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外卖小哥李家良:从"奔跑者"到社区暖心人
2025-05-01 07:03:3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李家良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上午8点,京东秒送的外卖员李家良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句简单的问候语,他每天要重复多次。

  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上班族们开始规划假期,李家良却迎来了最繁忙的工作时段。

  从业6年,成了“跑单达人”

  1979年出生于安徽阜阳的李家良,已在宁波打拼了21年。这些年间,他先后在工厂做工,担任装修工人、城市环卫工作者。2018年初,他在鄞州区潘火街道颐璟园小区担任保安期间,利用轮休时间开始兼职外卖配送工作。

  “当时我在小区做保安,实行两班倒制度。休息时就在附近超市做区域专配。”李家良回忆,“本以为在这个区域工作了三四年,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没想到还是无法达到平台的最低配送要求。”由于配送效率不达标,平台限制了他的接单数量,有时甚至出现上岗却无单可接的情况。

  正当李家良为接单量发愁时,在京东担任运营工作的大儿子给出了建议:“爸,不如转做专职外卖员吧?接单量上去了,系统自然会分配更多订单。”采纳儿子建议后,李家良于次年正式辞去保安工作,开始了全职外卖配送的职业生涯。

  为了能多接几个订单,每天,他与时间赛跑,与距离较量,争分夺秒穿梭在大街小巷。外卖送得多了,对配送范围内不同小区、不同路段的情况,李家良也了如指掌,现在他每天最多能跑到100单。

  在送外卖的路上,李家良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例如物业的阻拦、复杂的路况、紧急的转单等。“我也当过保安,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工作。”面对一些小区禁止外卖车辆入内的规定,老李从不争执,而是提前摸清每个小区的出入口布局和电动车停放规范。“像颐璟园二期就要求外卖电动车必须停在指定区域,我都会严格遵守规定。”日复一日的配送让老李和保安们渐渐熟络起来,有时保安看到他来还会主动帮忙开门。“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互相理解、和和气气的,不仅心情舒畅,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这样的相处之道,让老李的配送之路更加顺畅。

  从“奔跑者”到社区暖心人

  去年4月,鄞州区首条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在潘火路正式亮相。这条400余米长的特色街区汇聚了30余家爱心商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早餐、爱心水果、便民理发等10余项暖心服务,成为城市“奔跑者”们的温馨驿站。

  作为常年在街区奔波的骑手,李家良对这里的温暖深有体会:“在这里能享受到各种贴心服务,连同行们都羡慕我能在这片区域接单。”怀着感恩之心,他很快加入了街区“新光”新就业力量志愿服务队,成为首位骑手志愿者。

  他将日常配送工作与社区巡查结合起来,通过“随手拍”和网格微信群向社区反馈小区环境、居民求助、停车管理等问题。他还是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取餐过程中观察潘火路商家在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直接向社区反映。

  当台风来临时,李家良也没闲着,在送餐的同时化身“风险吹哨员”,投身到社区隐患排查和防台宣传的前线。他把社区提供的“防台小贴士”,贴到外卖上后,再送到居民手中;帮小区里的高龄老人代购代取,排忧解难……82岁的独居老人张元英就是他重点关照的对象,每次路过海璟园社区,他总要敲门看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因为志愿服务参加得多,他成了街区里的“最美小哥”,每月的志愿积分遥遥领先。

  如今,李家良不仅自己做志愿,他还带动了其他小哥加入其中,他们不仅是友好街区的服务者,更是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胡祎妮庄丽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外卖小哥李家良:从"奔跑者"到社区暖心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01 07:03:35

李家良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上午8点,京东秒送的外卖员李家良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句简单的问候语,他每天要重复多次。

  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上班族们开始规划假期,李家良却迎来了最繁忙的工作时段。

  从业6年,成了“跑单达人”

  1979年出生于安徽阜阳的李家良,已在宁波打拼了21年。这些年间,他先后在工厂做工,担任装修工人、城市环卫工作者。2018年初,他在鄞州区潘火街道颐璟园小区担任保安期间,利用轮休时间开始兼职外卖配送工作。

  “当时我在小区做保安,实行两班倒制度。休息时就在附近超市做区域专配。”李家良回忆,“本以为在这个区域工作了三四年,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没想到还是无法达到平台的最低配送要求。”由于配送效率不达标,平台限制了他的接单数量,有时甚至出现上岗却无单可接的情况。

  正当李家良为接单量发愁时,在京东担任运营工作的大儿子给出了建议:“爸,不如转做专职外卖员吧?接单量上去了,系统自然会分配更多订单。”采纳儿子建议后,李家良于次年正式辞去保安工作,开始了全职外卖配送的职业生涯。

  为了能多接几个订单,每天,他与时间赛跑,与距离较量,争分夺秒穿梭在大街小巷。外卖送得多了,对配送范围内不同小区、不同路段的情况,李家良也了如指掌,现在他每天最多能跑到100单。

  在送外卖的路上,李家良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例如物业的阻拦、复杂的路况、紧急的转单等。“我也当过保安,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工作。”面对一些小区禁止外卖车辆入内的规定,老李从不争执,而是提前摸清每个小区的出入口布局和电动车停放规范。“像颐璟园二期就要求外卖电动车必须停在指定区域,我都会严格遵守规定。”日复一日的配送让老李和保安们渐渐熟络起来,有时保安看到他来还会主动帮忙开门。“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互相理解、和和气气的,不仅心情舒畅,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这样的相处之道,让老李的配送之路更加顺畅。

  从“奔跑者”到社区暖心人

  去年4月,鄞州区首条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在潘火路正式亮相。这条400余米长的特色街区汇聚了30余家爱心商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早餐、爱心水果、便民理发等10余项暖心服务,成为城市“奔跑者”们的温馨驿站。

  作为常年在街区奔波的骑手,李家良对这里的温暖深有体会:“在这里能享受到各种贴心服务,连同行们都羡慕我能在这片区域接单。”怀着感恩之心,他很快加入了街区“新光”新就业力量志愿服务队,成为首位骑手志愿者。

  他将日常配送工作与社区巡查结合起来,通过“随手拍”和网格微信群向社区反馈小区环境、居民求助、停车管理等问题。他还是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取餐过程中观察潘火路商家在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直接向社区反映。

  当台风来临时,李家良也没闲着,在送餐的同时化身“风险吹哨员”,投身到社区隐患排查和防台宣传的前线。他把社区提供的“防台小贴士”,贴到外卖上后,再送到居民手中;帮小区里的高龄老人代购代取,排忧解难……82岁的独居老人张元英就是他重点关照的对象,每次路过海璟园社区,他总要敲门看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因为志愿服务参加得多,他成了街区里的“最美小哥”,每月的志愿积分遥遥领先。

  如今,李家良不仅自己做志愿,他还带动了其他小哥加入其中,他们不仅是友好街区的服务者,更是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胡祎妮庄丽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