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一”假期,消费热潮在甬城火热升腾。当县域经济活力迸发,乡村消费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宁波日报报网端今起推出“乡村消费燃起来”栏目,以小店、摊位、集市等微观切口为观察点,透过鲜活故事与创新场景,破解乡村消费升级密码,展现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草木葳蕤,万物并秀。镇海骆驼街道朝阳村西大河畔,稻田气息和咖啡香味交织。
记者昨天来到村咖“鲤朵小院”时,来自江北的郑女士正拿着一杯拿铁,看着两岁半的儿子在小院草坪上玩滑梯。
“这里有沙坑、滑梯,适合‘放养’孩子,我们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郑女士说。
“五一”假期,像郑女士这样带着孩子来“鲤朵小院”的顾客络绎不绝。主理人吴先生和妻子汪女士忙着为客人端咖啡、送小食,“平时日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周末和节假日有1.5万元左右,像昨天‘五一’,营业额就超过了1.5万元。”

市民带着爱犬在草坪上休憩。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沈孙晖摄
“鲤朵小院”开了8年,前阵子从鄞州姜山搬到了骆驼朝阳村。为何要选择一个在全市知名度不算高的村庄扎根?小院又凭什么拥抱乡村消费这轮“朝阳”?
“村咖大多离城市较远,但我们毗邻中心城区,同时又有乡村气息。”吴先生指了指附近高耸的世纪大道高架,“高架镇海段下来就是小院,江北区及东部新城、高新区的市民过来,车程只要20分钟至25分钟,非常方便。”

鲤朵小院。店方供图
相比其他村咖,小院的区位优势远不止此。记者环顾四周,西大河、稻田左右相依,场地开阔,适合设置较大的儿童游乐设施。
“所以我们村咖的玩法和别家不同,主打亲子友好。”作为一名母亲,汪女士深谙家长的消费心理,“除了玩具外,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宝宝餐,没有预制菜,这是家长最关心的。”
如今,小院三分之一的客源来自亲子家庭。
村咖要提振乡村消费,除了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更要与所在的乡村“共生”。这种“共生”或者“互动”,可以“藏”在一份甜品中、一道餐食里。
交谈间,顾客点的番茄肉酱意面、草莓蛋糕“出炉”了。“你看,意面里的当季小番茄摘自村里的杰盛生态庄园,蛋糕上的草莓来自‘隔壁邻居’阿欢草莓园艺场。水果才下枝头、就上桌头,最快只需10多分钟。”吴先生笑着说。

客人在小院拍照。
“用城里的说法,这是一种供应链。但我觉得,村里卖咖啡的、种水果的、养鸡的,都成了‘同事’。”吴先生如此形容“共生”。而小院产生的咖啡残渣,也被农场回收用于堆肥。
这种“在地共生”,正在更广的消费圈层荡起涟漪。“小院有的亲子家庭会来庄园体验采摘,而一些客人摘完水果后,会顺路去小院喝杯咖啡、吃顿饭。”杰盛生态庄园负责人翁建江认为,这是相互引流、双向赋能。

惬意一刻。
据统计,全国有逾4万家咖啡馆开在村里。可以说,村咖已成为链接城乡的消费新场景。
“村咖要持续激发乡村消费活力,关键不在于咖啡本身,而在于乡村。”汪女士道出了自己的感悟,“无论是村咖还是其他业态,不应突兀或强行植入乡村,而是要自然‘生长’在村庄的脉络里,成为乡村的一部分,使其既能承接城市潮流文化,又能保持乡村质朴气质,从而带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城乡间流动。”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章天璐 施宜卿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