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爱上看戏和演戏 这是他们的“时尚单品”
2025-06-25 07:2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白桦林话剧社的《甬江潮》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舞台上,灯光聚焦,剧情跌宕,演员们以精彩的演出,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观众屏息凝视,被深深吸引,沉浸在话剧的精彩世界中……近日,由一群大学生自导自演的话剧《甬江潮》在宁波大学上演。场上,同学们聚焦宁波商帮精神,将对先辈的致敬通过话剧的方式演绎出来。

  近年来,戏剧源源不断涌入人们视野,逐渐变得大众化,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看戏、演戏和年轻人的“碰撞”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演绎红色经典到致敬时代英雄,再到研究中外戏剧作品,他们不仅爱“戏”,更是从体验、感悟、思辨的层面去热爱生活、致敬历史。

  在戏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初夏的宁波大学校园,蝉鸣渐起,人声渐疏。

  窗外,甬江潮水起伏如常;窗内,一群年轻人的戏剧热情,在这个夏天依然“滚烫”。

  刚刚卸任白桦林话剧社第28届社长的宁大学生沈方曲告诉记者,他们刚刚将原创话剧《甬江潮》搬上舞台,又紧锣密鼓谋划着新的作品,“明年白桦林话剧社成立就满30周年了,我们计划着能有新的大戏出来。”

  1996年,白桦林话剧社在宁波大学成立,如今,社团已经拥有200多名在册成员,是学校的五星社团。“也许白桦林象征着一片没有边界的自由林地,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沈方曲说。

  她告诉记者,“白桦林”让一群爱戏的人汇聚在一起,在这里,全员皆可登台。“我们不会给任何人设限。”沈方曲说,“无论你是编剧还是负责灯光、道具,只要热爱戏剧,都可以公平竞争角色。”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吸引了一批批学子在此扎根。

  更可贵的是,从这片“林”中走出去的学生也不忘“反哺”,开设表演课、指导后辈排练,让专业技艺在时光中沉淀传承。

  虽是学生社团,但年轻的大学生们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在校内,“白桦林”演绎了《甬江潮》《蛹》《红玫瑰与白玫瑰》《暗恋桃花源》《青蛇》《活着》等优秀作品;在校外,与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宁波大剧院等专业戏剧机构保持合作,真正做到了将学生话剧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用原始朴素的态度去对待演戏”

  原创话剧《甬江潮》的诞生,是“白桦林”向宁波大学40周年校庆的致敬。

  创作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打磨,其间遇到了种种困难:剧本一度难产,各个情节的复杂性远超经验范畴,舞美设计遭遇瓶颈,最初舞台布置如“穷人家摆家当”般凌乱……

  转机出现在甬剧《宝顺轮》的观演之行。

  “大家都很喜欢看戏,这次就组织了一起去看宁波市甬剧团演出的《宝顺轮》,没想到从中产生了灵感。”沈方曲说,“那场戏以宁波北仑李氏家族的李也亭为原型,讲的是宁波航运业商人的创业史和主人公李海定的成长史,我们深受启发。”沈方曲补充道,同时演员苏醒的表演张力也让他们深深沉浸其中。

  看完演出,社团成员们在《甬江潮》的演出中大胆引入纵深LED背景,使之化作舞台上的震撼场景,让历史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这种视觉上的革新,为戏剧注入了更强烈的感染力与时代气息。“当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来看戏,连过道上都坐着人。”沈方曲说。

  “可能很多人觉得大学生青涩稚嫩,但我们会用原始的、朴素的态度去对待戏剧。”沈方曲说,社团曾排过《十二个人》的电影转话剧,也排过难度较大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无人生还》,“虽然我们的演员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学生,但他们有热爱,在舞台上的呈现也是从无到有,我们会永远感谢这样的成长过程。”

  “‘白桦林’用心用爱做最好的话剧,真心真意做最真的家人。”沈方曲说,这句slogan(口号)也印证着这群年轻人的态度,“希望大家走进剧场后,能真切感受到话剧的魅力,从而也亲近话剧、热爱话剧。”

  舞台无边界,热爱即通行证

  “能被看到是最重要的事。”谈及当下年轻人涌向剧场的现象,沈方曲有清醒的认知,“现在可能还是‘追人’多于‘追戏’,但这恰恰是让戏剧被看见的珍贵切口。”

  变化的确在发生。沈方曲身边,询问演出资讯、结伴走进剧场的朋友肉眼可见地增多。从音乐剧巡演到传统戏曲破圈,剧场正成为年轻人新的精神聚集地。

  在“白桦林”内部,成员们不仅排戏演戏,更将剧场视为汲取养分的“素材库”。观看《白鹿原》《无人生还》等经典,成了他们自我精进的必修课。

  暑假将至,校园渐归宁静。这群年轻人谋划着未来将《甬江潮》带到宁大梅山校区,甚至推广至兄弟院校。对他们来说,舞台永不落幕,青春自有回响。

  宁波晚报记者 袁先鸣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爱上看戏和演戏 这是他们的“时尚单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6-25 07:20:00

白桦林话剧社的《甬江潮》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舞台上,灯光聚焦,剧情跌宕,演员们以精彩的演出,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观众屏息凝视,被深深吸引,沉浸在话剧的精彩世界中……近日,由一群大学生自导自演的话剧《甬江潮》在宁波大学上演。场上,同学们聚焦宁波商帮精神,将对先辈的致敬通过话剧的方式演绎出来。

  近年来,戏剧源源不断涌入人们视野,逐渐变得大众化,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看戏、演戏和年轻人的“碰撞”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演绎红色经典到致敬时代英雄,再到研究中外戏剧作品,他们不仅爱“戏”,更是从体验、感悟、思辨的层面去热爱生活、致敬历史。

  在戏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初夏的宁波大学校园,蝉鸣渐起,人声渐疏。

  窗外,甬江潮水起伏如常;窗内,一群年轻人的戏剧热情,在这个夏天依然“滚烫”。

  刚刚卸任白桦林话剧社第28届社长的宁大学生沈方曲告诉记者,他们刚刚将原创话剧《甬江潮》搬上舞台,又紧锣密鼓谋划着新的作品,“明年白桦林话剧社成立就满30周年了,我们计划着能有新的大戏出来。”

  1996年,白桦林话剧社在宁波大学成立,如今,社团已经拥有200多名在册成员,是学校的五星社团。“也许白桦林象征着一片没有边界的自由林地,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沈方曲说。

  她告诉记者,“白桦林”让一群爱戏的人汇聚在一起,在这里,全员皆可登台。“我们不会给任何人设限。”沈方曲说,“无论你是编剧还是负责灯光、道具,只要热爱戏剧,都可以公平竞争角色。”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吸引了一批批学子在此扎根。

  更可贵的是,从这片“林”中走出去的学生也不忘“反哺”,开设表演课、指导后辈排练,让专业技艺在时光中沉淀传承。

  虽是学生社团,但年轻的大学生们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在校内,“白桦林”演绎了《甬江潮》《蛹》《红玫瑰与白玫瑰》《暗恋桃花源》《青蛇》《活着》等优秀作品;在校外,与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宁波大剧院等专业戏剧机构保持合作,真正做到了将学生话剧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用原始朴素的态度去对待演戏”

  原创话剧《甬江潮》的诞生,是“白桦林”向宁波大学40周年校庆的致敬。

  创作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打磨,其间遇到了种种困难:剧本一度难产,各个情节的复杂性远超经验范畴,舞美设计遭遇瓶颈,最初舞台布置如“穷人家摆家当”般凌乱……

  转机出现在甬剧《宝顺轮》的观演之行。

  “大家都很喜欢看戏,这次就组织了一起去看宁波市甬剧团演出的《宝顺轮》,没想到从中产生了灵感。”沈方曲说,“那场戏以宁波北仑李氏家族的李也亭为原型,讲的是宁波航运业商人的创业史和主人公李海定的成长史,我们深受启发。”沈方曲补充道,同时演员苏醒的表演张力也让他们深深沉浸其中。

  看完演出,社团成员们在《甬江潮》的演出中大胆引入纵深LED背景,使之化作舞台上的震撼场景,让历史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这种视觉上的革新,为戏剧注入了更强烈的感染力与时代气息。“当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来看戏,连过道上都坐着人。”沈方曲说。

  “可能很多人觉得大学生青涩稚嫩,但我们会用原始的、朴素的态度去对待戏剧。”沈方曲说,社团曾排过《十二个人》的电影转话剧,也排过难度较大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无人生还》,“虽然我们的演员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学生,但他们有热爱,在舞台上的呈现也是从无到有,我们会永远感谢这样的成长过程。”

  “‘白桦林’用心用爱做最好的话剧,真心真意做最真的家人。”沈方曲说,这句slogan(口号)也印证着这群年轻人的态度,“希望大家走进剧场后,能真切感受到话剧的魅力,从而也亲近话剧、热爱话剧。”

  舞台无边界,热爱即通行证

  “能被看到是最重要的事。”谈及当下年轻人涌向剧场的现象,沈方曲有清醒的认知,“现在可能还是‘追人’多于‘追戏’,但这恰恰是让戏剧被看见的珍贵切口。”

  变化的确在发生。沈方曲身边,询问演出资讯、结伴走进剧场的朋友肉眼可见地增多。从音乐剧巡演到传统戏曲破圈,剧场正成为年轻人新的精神聚集地。

  在“白桦林”内部,成员们不仅排戏演戏,更将剧场视为汲取养分的“素材库”。观看《白鹿原》《无人生还》等经典,成了他们自我精进的必修课。

  暑假将至,校园渐归宁静。这群年轻人谋划着未来将《甬江潮》带到宁大梅山校区,甚至推广至兄弟院校。对他们来说,舞台永不落幕,青春自有回响。

  宁波晚报记者 袁先鸣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