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文化特派员赋能 村民为“土设计”叫好
2025-06-29 07:33:0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文化特派员来了

乾炳村“香樟影梅”景观规划与设计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废弃粮仓化身创客空间、竹林步道串联智慧农业区……这几天,一场乡村设计展在慈溪匡堰镇岗墩村开展,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姚佳和邬秀杰老师带领学生创作的27组作品,为乡村赋予了大胆且接地气的想象,引来村民叫好。

这场展览是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桂劲松驻村工作的重要延伸。自去年5月入驻匡堰镇倡隆村以来,桂劲松如同桥梁,将高校设计资源源源不断引入乡村。

“对游客而言,匡堰镇不少村落的魅力已备齐九成,独缺那一份‘非来不可’的动机。”桂劲松认为,当地的文化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资源都很优秀,但存在文化宣传松散难成特色、资源未整合利用等短板,需强化文化链以激活发展潜能。

如何深入挖掘带有“泥土气”的文化资源?师生团队花了整整四个月,扎进岗墩村和乾炳村,走家串户搞起了调查。

师生团队积累了海量素材。如何将乾炳村与岗墩村零散的文化遗存和杂乱的空间肌理,转化为吸睛的文旅亮点?

王宇宁团队定位产业、空间、文化三维协同更新,以杨梅产业与文化传承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打造特色乡村发展新模式;江佳倩团队紧扣政策与市场,经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以沉浸式研学为核心规划岗墩村景观,构建多主题研学场景;胡钰凌团队敏锐捕捉到当地文化与生态价值,通过深厚的青瓷文化底蕴,辅以植被覆盖率高达98%的竹林、茶园与杨林,构建天然生态疗愈场域……

在本次展览中,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的“土设计”层出不穷。师生通过行走于村落巷陌、倾听村民故事、细察风物人情,将“泥土气”化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现场,岗墩村村干部倪森强对着一个由百年当铺改造的非遗工坊设计图频频点头:“以前觉得艺术设计离我们很远,没想到一群学生娃让我们的老房子‘潮’起来了!”

“这些作品,不仅挖掘了乡村现代发展的优势,更形成了一个‘乡村美学智库’。”匡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他们要当好“红娘”,积极推动前期优秀设计成果转化落地,力求“设计变产品、产品成商品”。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何晴

通讯员 陈颖俊 龚 益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文化特派员赋能 村民为“土设计”叫好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6-29 07:33:09

乾炳村“香樟影梅”景观规划与设计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废弃粮仓化身创客空间、竹林步道串联智慧农业区……这几天,一场乡村设计展在慈溪匡堰镇岗墩村开展,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姚佳和邬秀杰老师带领学生创作的27组作品,为乡村赋予了大胆且接地气的想象,引来村民叫好。

这场展览是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桂劲松驻村工作的重要延伸。自去年5月入驻匡堰镇倡隆村以来,桂劲松如同桥梁,将高校设计资源源源不断引入乡村。

“对游客而言,匡堰镇不少村落的魅力已备齐九成,独缺那一份‘非来不可’的动机。”桂劲松认为,当地的文化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资源都很优秀,但存在文化宣传松散难成特色、资源未整合利用等短板,需强化文化链以激活发展潜能。

如何深入挖掘带有“泥土气”的文化资源?师生团队花了整整四个月,扎进岗墩村和乾炳村,走家串户搞起了调查。

师生团队积累了海量素材。如何将乾炳村与岗墩村零散的文化遗存和杂乱的空间肌理,转化为吸睛的文旅亮点?

王宇宁团队定位产业、空间、文化三维协同更新,以杨梅产业与文化传承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打造特色乡村发展新模式;江佳倩团队紧扣政策与市场,经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以沉浸式研学为核心规划岗墩村景观,构建多主题研学场景;胡钰凌团队敏锐捕捉到当地文化与生态价值,通过深厚的青瓷文化底蕴,辅以植被覆盖率高达98%的竹林、茶园与杨林,构建天然生态疗愈场域……

在本次展览中,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的“土设计”层出不穷。师生通过行走于村落巷陌、倾听村民故事、细察风物人情,将“泥土气”化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现场,岗墩村村干部倪森强对着一个由百年当铺改造的非遗工坊设计图频频点头:“以前觉得艺术设计离我们很远,没想到一群学生娃让我们的老房子‘潮’起来了!”

“这些作品,不仅挖掘了乡村现代发展的优势,更形成了一个‘乡村美学智库’。”匡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他们要当好“红娘”,积极推动前期优秀设计成果转化落地,力求“设计变产品、产品成商品”。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何晴

通讯员 陈颖俊 龚 益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