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的高精度人眼模拟设备。受访对象供图
2025年被视为AI眼镜元年。近期,小米集团发布定价1999元起的首款AI眼镜,扣动“百镜大战”的扳机。不论是苹果、Meta等国外科技巨头,还是华为、阿里等国内“大厂”,都将搭载AI技术的可穿戴设备提上发布议程。
而在AI眼镜大规模商用前,仍有一些待解决的痛点,比如笨重昂贵,没戴多久就在脸上勒出痕迹;再如续航力差,不到半天就电量告急。要想让AI眼镜成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个智能终端,有赖于“中枢神经”芯片的迭代升级。
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有引力”)是国内最早从事XR(VR/AR/MR)芯片行业的企业之一,用科技创新推动消费电子行业的变革。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获得5轮融资,成功登上2024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
7月14日,在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宁波日活动上,“万有引力”亮相“宁波智造链动未来”产业展区,借世界的舞台展示宁波的科创实力。
为XR装上“中国芯”
“万有引力”的创始人王超昊博士,曾在海外知名技术公司工作9年,主导多项关键技术研发。
2021年,他集结一批来自苹果、Meta、华为、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的顶尖人才,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显示技术、AI算法的强大研发阵容,开启创业征程。
彼时,国内元宇宙概念迎来爆发,涌现不少XR产业链企业,但在关键技术——芯片领域却几乎无人问津。“万有引力”成为“拓荒者”,在“无人区”默默耕耘,直至推出以核心芯片为载体、硬件技术与算法为支撑的技术解决方案,为XR和具身智能等行业装上“中枢神经”。
2024年,“万有引力”迎来重要里程碑——自主研发的首款TSMC先进制程XR空间计算芯片EB100成功点亮,并达成商业合作。以前,旁人无法看清VR头盔背后的用户面容,造成“社交尴尬”。而搭载这款芯片的设备能将人脸渲染在前屏上,问题迎刃而解。
此后,“万有引力”持续发力,在今年3月发布全球首个机器人“灵动脸”技术。依托该公司自研的12纳米低功耗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EB100,人形机器人不仅“长”出栩栩如生的脸,还能眨眼微笑、传递情感。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智元机器人的“灵犀X2”。
“我们的技术,为人机交互开启情感共鸣的新篇章。”“万有引力”市场营销总监张武龙告诉记者,在为机器人添上“人情味”之际,该公司正紧锣密鼓地投入研发,为两款即将在今年下半年问世的新品做最后的冲刺。
首先是一款用于MR头显设备的“神器”——先进制程的全功能空间计算MR芯片X100。
此前,不少VR/MR头盔帧率低、延迟高、画面刷新慢,令用户直呼“眩晕”,而X100直击这一痛点。它能将P2P延迟降至10ms以下,性能比肩苹果Vision Pro的R1芯片,且兼容Windows、安卓、鸿蒙等多个操作系统,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丝滑”的VR/MR体验。装上这款芯片的设备不再“又贵又沉”,重量可降低至100克左右,价格也将更加“美丽”。
另有一款AR眼镜和AI眼镜的“心脏”——VX100。
“它可以置于眼镜的鼻托处,以超低功耗实现1600万像素的超清拍摄,将突破市面上AI眼镜续航不足的瓶颈,使之快速走入千家万户。搭载这款芯片的AI眼镜小巧轻便,出门戴一天也不用担心没电,连Wi-Fi直播也能轻松完成,堪称‘遥遥领先’。”张武龙“剧透”道。

“万有引力”携机器人“灵动脸”技术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宁波日。受访对象供图
为产业变革
注入“引力”
近年来,“万有引力”已成为宁波创投圈备受关注的“明星”之一,不仅跻身GEI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还获得一大批投资机构的青睐,其Pre-A+轮、A轮融资规模均为数亿元。
今年6月,该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既有宁波金控、镇海产业基金等宁波地方国资,又有燕创集团、Monolith砺思资本等VC/PE机构。
而此前“重仓”公司的投资机构,更是“群英荟萃”。除了IDG资本、红杉中国等国内顶级风投机构外,还有中国声电行业龙头歌尔股份、全球知名文娱上市公司三七互娱、旗下拥有《原神》等多件爆款作品的米哈游,足以看出“万有引力”的强大“引力”。
“众所周知,芯片研发‘烧钱’。特别是我们的先进制程芯片,要用更小的体积集成更多的功能,还要对标世界一线水准,需要更高昂的人力投入和试错成本。”张武龙说,“资本的注入为研发带来‘及时雨’,免除我们攻克技术难题的后顾之忧。”
其中,宁波地方国资的鼎力支持,不仅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还将助力该公司和宁波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宁波营造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张武龙看来,宁波不仅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如舜宇光学的相关产品,已和该公司达成合作;国内头部AR眼镜公司雷鸟创新,在宁波也设有分公司;再如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人形机器人,同样有条件搭载万有引力的技术。
“目前,我们的客户已涵盖全球顶级XR及机器人终端企业,以及国内外多所顶级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内容远不止芯片植入。”张武龙举例道,“比如,我们为全球顶级XR头显制造商提供了一款高精度人眼模拟设备,让客户以机器人替代人眼,进行眼动追踪的技术训练,从而降低数据的收集成本,帮助客户研发人机交互体验更佳的产品。”
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未来的XR设备将实现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多模态交互,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作为底层技术供应商,“万有引力”瞄准广阔的“星辰大海”。“就像特斯拉带动一整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链,我们也希望成为行业的‘链主’,从芯片设计切入,撬动全球XR产业的升级,带动芯片制造、软件设计、硬件供应等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让‘中国芯’引领消费电子行业的变革。”张武龙表示。
记者严瑾
实习生金忻尔皮云霞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