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宁波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61亿元 同比增长5.1%

宁波城市 资料图
甬派客户端记者冯瑄 通讯员陈巧云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上半年,宁波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全市GDP8861.0亿元,同比增长5.1%”。
相比全国、全省,宁波的数据看似“不疾不徐”,却蕴含着这座制造业大市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定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面对外贸依存度高达78.3%的压力,宁波以‘稳’筑牢基本盘,以‘新’激活增长极,在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动能的双轮驱动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之路。”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许海燕表示。

吉德电器 资料图
(一)
从工业“压舱石”到港口“硬核”,宁波唯稳不破。
上半年,宁波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5%。
“压舱石”稳中向好背后,是宁波政企携手,锚定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决心和行动。
看政府,顶层设计持续加码——
锚定“人工智能+”,力争三年内,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引领全国的“人工智能+”示范样板,助力宁波成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城市;
用三年时间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聚焦智能制造、文旅教娱、生活服务、医疗康养、城市治理等场景,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宁波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殷聪摄)
看企业,以“三化”抢滩转型——
数智化再造制造基因。在康赛妮智能工厂,纱线在无人操控的纺机间精准穿梭,从染色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覆盖,让传统纺织车间彻底告别“人头攒动”。
经济含绿量持续提升。家联科技通过将甘蔗渣转化为全降解餐盒,让农业废弃物变身全球畅销的环保产品……
作为工业发展的晴雨表,用电量成为最有力证明。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555.1亿千瓦时,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量395.8亿千瓦时,增长5.6%,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2.2和1.1个百分点。

宁波舟山港 资料图
服务业是拉动GDP的又一重要力量,而港口是当之无愧的“硬核”。
前不久,最新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中,宁波舟山跻身全球第七位,实现了5年内的第四次进位。
“5年4级跳”的底气,来自宁波舟山港持续“软硬兼施”“双轮驱动”——
夯实硬实力。
在拥有全球首个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矿石、油气、煤炭三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已然形成的基础上,第三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六横港区佛渡作业区一期工程深水岸线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宁波舟山港新增950米深水岸线。
发力软服务。
水上运输、船舶燃料加注、船舶交易、航运信息服务、国际合作平台搭建……宁波舟山港持续做优做强航运企业。今年上半年,浙江最大集装箱班轮企业、宁波舟山港集团自营船队——宁波远洋运力新开拓2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排名全球24位。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1%,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
就港口而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7.14亿吨,增长0.9%,其中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3.53亿吨,增长1.0%;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104.8万标箱,增长9.8%,其中宁波港域集装箱吞吐量1888.9万标箱,增长7.9%。

宁波加快科技创新。资料图
(二)
从产业创新到科技创新,宁波始终“唯新”不止。
“5.1%的背后,离不开坚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许海燕看来,今年以来,宁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体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510”科技创新体系和“361”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据最有说服力——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今年1-5月,全市规上工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697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4.0%,占比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330家,国家重点“小巨人”33家;
科技投入持续加大。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1%,增速比营业收入高3.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6%,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
在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成为宁波企业破解“成长的烦恼”、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只有差异化创新,才能抢滩差异化市场。”宁波吉德电器董事长黎辉说。面对全球白色家电行业头部化趋势加速、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吉德电器牵手东华大学、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推出小水滴造型的壁挂式洗衣机,迅速成为“爆款”;
不久前,均胜集团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普智未来”),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同时成立。均胜集团董事长王剑峰表示,“这也是企业顺势而为,加快两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宁波加快两新融合。资料图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方能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说。
以新质生产力为锚,宁波正按下两新之路“快进键”——
如何提升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水平?如何加大民营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
眼下三份重磅文件正呼之欲出。
它们事关宁波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事关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关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宁波GDP5.1%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向稳”与“向新”的双向奔赴。
站在年中的节点,宁波正以更强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在“勇挑大梁”的使命中,为全国、全省大局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