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现场。
7月23日下午,在“7·25世界防溺水日”即将到来之际,2025水上救生救援职业技能竞赛在象山闭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公安、消防及民间救援队的13支队伍、65名选手参加角逐。
“这次竞赛是我们公安牵头,联合总工会、体育协会共同打造的实战平台。”宁波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海防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陈孟伟向记者介绍,“宁波作为滨海城市,水域安全责任重大。我们希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全面提升全市水域救援能力。”
本次比赛设置了5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包括游泳徒手救生、无人机及抛投枪抛投、海域泥涂救援等,全面检验参赛队员的救援技能。在游泳拖带救人比赛现场,参赛队员需要在100米游泳中完成拖带“溺水者”和心肺复苏等操作。“这个项目考核的就是真实救援中的专业度。”宁波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俞振浩说,“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生命救援的成败。”

公安参赛领队、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公安警务航空队)副支队长董卫阳全程参与了赛事活动。“这次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战性强。比如桨板救援这个项目,选手们不仅要比速度,更要精准完成救援任务,这模拟的就是真实救援中分秒必争的场景。”
在无人机抛投比赛区域,各支队伍正在紧张操作。记者看到选手不光要得懂装备、会操作,还要把“科技力”变成“救人力”。董卫阳介绍,“这个项目要求队员在3分钟内完成设备组装和精准抛投,很考验平时训练的扎实程度。”

象山民间救援队领队胡可带着队员参加了海域泥涂救援项目。“这种实战演练太宝贵了。”胡可说,“在真实的泥涂环境中救援,和在泳池训练完全是两个概念。通过和公安、消防的专业队伍同场竞技,我们学到了很多实战技巧。”


“这次竞赛最大的成果,是让公安、消防和民间救援力量形成了更好的联动机制。”陈孟伟表示。据了解,宁波公安正在牵头建立水域救援“三联动”机制,通过定期演练、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整体救援能力。
竞赛仲裁组组长潘学德表示:“这次竞赛不仅检验了各支队伍的专业水平,更为构建全水域救援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公安部门的牵头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记者邹鑫
通讯员徐超张穗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