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廖惠兰 张芯蕊 孙宇卓 周子豪
“邬老92岁高龄还在搞创作,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太让人敬佩!”
日前,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戚建波得知宁波籍词作家邬大为还为家乡创作了《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时,深受感动。

邬大为资料图。
他当即呼吁:“邬老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影响了几代人,希望更多音乐人参与进来,谱出扎根生活的旋律,让‘桃花歌’更动人。”

戚建波。
“邬老的身体很硬朗,性格也豁达!我们曾有两三次一起采风,当时一起去长白山,八十多岁的邬老还总走在队伍前面。”接受记者采访时,戚建波笑谈与邬大为的交集。
《常回家看看》《中国娃》《好运来》等家喻户晓的歌曲,都出自戚建波之手。

《常回家看看》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央视春晚节目截图
他的作品曾23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十余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创作以平民视角传递时代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戚式旋律”风格。
谈及精品创作,戚建波的答案是“扎根生活”。
“《常回家看看》火了,不是因为旋律多复杂,而是戳中了千万家庭的心事。”他回忆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拼,父母盼儿女回家的情愫,成了社会共鸣,“歌词里‘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后背揉揉肩’,都是老百姓的日常,旋律跟着生活走,自然能走进大众的心里。”


《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扎根于生活。
戚建波认为,精品创作没有捷径,“得接地气,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愿意唱,那才是能够流传的好作品。”
对于当下年轻音乐人的创作,他主张尊重“时代差异”。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音乐语言,年轻人写的歌,只要能打动他们这代人,就有价值。”但他也强调,“扎根于生活的旋律,更禁得住考验,能被几代人传唱的才是真正的经典。”

宁波东部新城。天蓝摄
聊到宁波,戚建波连连点赞,“宁波很漂亮,经济也发达,有山有湖有海,小海鲜很鲜美。”他透露,十多年前就来过宁波,“这里和我家乡威海一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来宁波就像回家一样亲切。”
对于宁波打造“音乐之城”,他建议,“可依托文化IP,引入国家级音乐赛事,搭建创作平台。同时,要让音乐走进社区、学校等,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戚建波说,“经济是骨架,文化是灵魂,宁波有这个基础,一定能成。”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