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一度电的“绿”程
2025-08-16 06:59:5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柴铮/摄)

  八月的宁波,晴空万里,海风猎猎。在绵长的海岸线上,成片的光伏板在烈日下泛着金光,与近海处转动的白色风机遥相呼应,将光和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宁波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推进火电清洁化改造,创新碳市场机制建设……一路行来,风更清、光更明,流淌在宁波的电流染上了越来越浓的“绿”色。

  追 光

  截至今年5月底,宁波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千瓦,达1024.45万千瓦,成为浙江省首个迈入光伏“千万千瓦俱乐部”的城市。

  按年发电1000小时计算,这些光伏板每年可产生约1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0万吨。

  宁波有发展光伏的天然优势与产业优势:1578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适宜发展集中式光伏,而密集的厂房屋顶,更使其成为分布式光伏的理想场地。目前,宁波是全国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设区市。

  光伏的异军突起,正深刻改变宁波的能源结构。

  今年上半年,宁波光伏发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71%,较2023年的5.75%和2024年的6.52%实现跨越式增长。

  光伏的应用已在宁波全面开花——

  宁海蛇蟠涂的水面上,占地4200亩的光伏阵列如片片荷叶铺展,稳定的绿电驱动着水下的增氧泵,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畅游,“水上产绿电,水下养好鱼”在这里成为现实;

  漫山苍翠的海曙龙观乡,家家户户的屋顶装了光伏板,全乡光伏年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年减碳量超1万吨。其中,李岙村、雪岙村等4个整建制光伏村,村集体经济增收总计超200万元,老百姓真正实现“晒着太阳奔共富”;

  余姚的中意生态园里,光伏板在领克汽车工厂的屋顶上铺得满满当当,年发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能为企业节省电费1500余万元……

  向 绿

  “张经理,厂里的内部充电桩怎样才能和现有的光伏、储能结合起来用?”今年7月,国网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的社区经理张峰,收到了宁波韧霸智能装备公司负责人王良飞发来的一条微信消息。

  张峰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实地勘察厂区,详细了解企业的用能痛点,并深入分析用电负荷数据。张峰和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光—储—充”一体化智能用电方案,实现了经济效益提升、用能安全和低碳环保的三重目标。

  “公司每年能节约50万元的电费。”王良飞开心地说。

  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正让“生态美”与“产业兴”实现有机统一。这样的统一,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掀起“脱碳行动”——

  宁波家联科技通过将甘蔗渣转化为全降解餐盒,让农业废弃物变身全球畅销的环保产品;

  全国首条市场化、规模化的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于今年4月“开跑”,首批投放300辆纯电动集卡,可年减少碳排放量4.8万吨;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25台桥吊、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设备实现100%电气化,装了近百米长叶片的风力发电机正在精准“捕风”,全省首个“绿电码头”全面建成投运……

  逐 新

  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创新,宁波走在前列——

  2020年12月,申洲国际与浙江中营风能完成全国首笔14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诞生首张获得国际认可的“绿色电力交易凭证”,宁波首创的绿电交易模式破茧而出;

  2021年9月,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宁波绿电交易模式推向全国,17个省份259家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宁波5家企业成交电量5500万千瓦时,占浙江省成交量的六分之一;

  2022年6月,宁波启动全国首个碳资信评价试点,该体系在传统企业资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碳资信评价结果为调级依据,助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上半年,宁波韵升新能源汽车材料有限公司购买了1万张绿证,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约7900吨,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绿证有利于我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机制创新从未停步。今年4月,国网浙江电力在宁波试点建设涉碳业务服务体系,创新推出“电力交易+能效提升+碳效增值”的“电能碳融合服务”模式。

  在电力交易方面,宁波为企业提供电力现货交易技术支持和优化建议,助力企业提高上网电量收益;在能效提升方面,提供能效普查、余能利用、多能联供等服务;在碳管理方面,提供碳排放、碳资产管理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盘活沉睡的碳资产,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电能碳融合服务’的本质,是将能源革命、碳治理与金融创新编织成一张价值网络。对企业来说,它是成本优化与绿色竞争力的双赢抓手;对社会来说,它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能碳交易事业部总监许缤介绍。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赵煜 通讯员柴颖 王明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度电的“绿”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8-16 06:59:54

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柴铮/摄)

  八月的宁波,晴空万里,海风猎猎。在绵长的海岸线上,成片的光伏板在烈日下泛着金光,与近海处转动的白色风机遥相呼应,将光和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宁波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推进火电清洁化改造,创新碳市场机制建设……一路行来,风更清、光更明,流淌在宁波的电流染上了越来越浓的“绿”色。

  追 光

  截至今年5月底,宁波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千瓦,达1024.45万千瓦,成为浙江省首个迈入光伏“千万千瓦俱乐部”的城市。

  按年发电1000小时计算,这些光伏板每年可产生约1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0万吨。

  宁波有发展光伏的天然优势与产业优势:1578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适宜发展集中式光伏,而密集的厂房屋顶,更使其成为分布式光伏的理想场地。目前,宁波是全国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设区市。

  光伏的异军突起,正深刻改变宁波的能源结构。

  今年上半年,宁波光伏发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71%,较2023年的5.75%和2024年的6.52%实现跨越式增长。

  光伏的应用已在宁波全面开花——

  宁海蛇蟠涂的水面上,占地4200亩的光伏阵列如片片荷叶铺展,稳定的绿电驱动着水下的增氧泵,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畅游,“水上产绿电,水下养好鱼”在这里成为现实;

  漫山苍翠的海曙龙观乡,家家户户的屋顶装了光伏板,全乡光伏年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年减碳量超1万吨。其中,李岙村、雪岙村等4个整建制光伏村,村集体经济增收总计超200万元,老百姓真正实现“晒着太阳奔共富”;

  余姚的中意生态园里,光伏板在领克汽车工厂的屋顶上铺得满满当当,年发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能为企业节省电费1500余万元……

  向 绿

  “张经理,厂里的内部充电桩怎样才能和现有的光伏、储能结合起来用?”今年7月,国网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的社区经理张峰,收到了宁波韧霸智能装备公司负责人王良飞发来的一条微信消息。

  张峰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实地勘察厂区,详细了解企业的用能痛点,并深入分析用电负荷数据。张峰和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光—储—充”一体化智能用电方案,实现了经济效益提升、用能安全和低碳环保的三重目标。

  “公司每年能节约50万元的电费。”王良飞开心地说。

  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正让“生态美”与“产业兴”实现有机统一。这样的统一,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掀起“脱碳行动”——

  宁波家联科技通过将甘蔗渣转化为全降解餐盒,让农业废弃物变身全球畅销的环保产品;

  全国首条市场化、规模化的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于今年4月“开跑”,首批投放300辆纯电动集卡,可年减少碳排放量4.8万吨;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25台桥吊、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设备实现100%电气化,装了近百米长叶片的风力发电机正在精准“捕风”,全省首个“绿电码头”全面建成投运……

  逐 新

  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创新,宁波走在前列——

  2020年12月,申洲国际与浙江中营风能完成全国首笔14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诞生首张获得国际认可的“绿色电力交易凭证”,宁波首创的绿电交易模式破茧而出;

  2021年9月,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宁波绿电交易模式推向全国,17个省份259家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宁波5家企业成交电量5500万千瓦时,占浙江省成交量的六分之一;

  2022年6月,宁波启动全国首个碳资信评价试点,该体系在传统企业资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碳资信评价结果为调级依据,助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上半年,宁波韵升新能源汽车材料有限公司购买了1万张绿证,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约7900吨,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绿证有利于我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机制创新从未停步。今年4月,国网浙江电力在宁波试点建设涉碳业务服务体系,创新推出“电力交易+能效提升+碳效增值”的“电能碳融合服务”模式。

  在电力交易方面,宁波为企业提供电力现货交易技术支持和优化建议,助力企业提高上网电量收益;在能效提升方面,提供能效普查、余能利用、多能联供等服务;在碳管理方面,提供碳排放、碳资产管理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盘活沉睡的碳资产,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电能碳融合服务’的本质,是将能源革命、碳治理与金融创新编织成一张价值网络。对企业来说,它是成本优化与绿色竞争力的双赢抓手;对社会来说,它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能碳交易事业部总监许缤介绍。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赵煜 通讯员柴颖 王明军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