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应秀一 王佳 沈莉萍 郭婷茜
宁波百岁退休老师乌何何亲手串了100条“小金鱼”珠串,在今年教师节送给她的100名学生。毕业五十年的学生相约来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儿女的陪伴下来了……“这串起的何止是祝福!”一条条“小金鱼”,游进了大家的心里。

乌老师。图片均为沈莉萍摄
“同学们,同学们,快来吧,快来领取小礼品!”
100岁的乌老师身穿红衣,一头银丝梳得整整齐齐,她打着节拍,带头唱起即兴改编的《小星星》。
16位两鬓斑白的“老学生”,排着队、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依次从老师手中接过晶莹剔透的“小金鱼”,并高高举起——这哪里是小礼物,分明是攒了半个世纪的惦念。

有人深深弯腰鞠躬,有人热情拥抱老师。乌老师凑近了,眯起眼端详每一张熟悉又染了风霜的脸,和当年课堂点名一样,准确地叫出了一个个名字。她伸出手,细细帮这个理好歪了的围巾,替那个拂去肩头的落发。

师生拥抱。


学生鞠躬,乌老师为学生整理围巾。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的课堂。那时候的朗朗书声,与此刻的欢歌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是今夕还是往昔。
“无论过了多少年,在乌老师面前,我们都是当年那群围着她转的孩子,永远被记得,永远被疼爱。”王亚琴说。

75届1班的老照片。

石跃超拍下老照片。
石跃超从一张泛黄的毕业照中认出了自己:“右数第5位就是我,那时候才15岁!”他激动地将老照片拍了下来。
他们都是75届1班的学生。“今年正逢我们初中毕业50周年。看到关于乌老师的报道,同学们立即约好——一定要来!”学生孙秀梅、许建光夫妻相携而来。
“毕业50年,还能与100岁老师同框,我们实在太幸福啦!”朱平安笑着说。
“那时候,乌老师带我们去山里采果实,到操场上挑沙……”知识不只在课本里,还在风里、草里……回忆像打开的闸门,往事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流淌。恍惚间,又变回了当年青涩的模样。
“祝愿你们每个人,都幸福快乐,健康平安!”乌老师笑得眼角堆满了皱纹。

教师节祝福蛋糕。
每条“小金鱼”的眼睛,都嵌着最亮的黑珠,就像乌老师注视学生的目光从来不会暗淡。同学们小心收藏起来,把老师的温暖揣得更紧。
75届1班的同学带着半个世纪的惦念,把乌老师的心愿,化作了最动人的重逢。这也是今年教师节,乌老师收到的最珍贵礼物。

师生合影。
这份温暖的源头,要从几个月前的一个偶然瞬间说起。
今年五月,乌老师在手机上刷到用珠子串的“小金鱼”,灵动的模样让她想起自己教过的学生们。“鱼跃龙门”的寓意,恰如她对每个孩子的期盼;而“幸福安康”,是她藏了一辈子的祝福。
“他们总来看我,送这送那,我也得给孩子们回点啥。”于是,百岁高龄的她每天坐在窗前,把对学生的思念缠进细线,把半世纪的师生情串进珠子……几个月后,一百条“小金鱼”在她掌心中摇曳生姿,灵动起来。

这颗纯粹的师心,经由宁波日报报道后,在字纸与屏幕间散播开来,荡起了层层涟漪。
79岁的向良康翻出1986年写给老师的信,那首“你是春风,吹醒我这棵枯萎的小草”的小诗,被乌老师珍藏了39年,纸页虽黄,墨痕依旧;
86岁的林秀清带着女儿和乌老师相隔十年再重逢,三代师生的缘分在南山老年疗养院的阳光下接续;
65岁的冯凤林说,正是乌老师当年的教诲,让她成了一名坚守讲台的语文老师……
“老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有的已年过八旬,两鬓斑白,在儿女的陪伴下前来,但在老师的面前依然像个孩子;有的从外地打来电话,详细询问老师近况,暂时来不了,但会尽早赴约……
“乌老师,您还记得我叫什么吗?”听到老师那声不曾迟疑的“叶敏花”,她顿时笑开了。
“这串起的何止是祝福,这份心意,重于千金!”冯凤林手捧“小金鱼”,无比开心……

乌老师做的“小金鱼”。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情感,历经岁月沉淀,愈显醇厚动人。师生之情,便是如此——教育本就是一场温暖的遇见,它穿透漫长的岁月,让彼此成为照亮对方一生的光。
而这些灵动的“小金鱼”,也游进了每个人的心湖里。它们见证着:有一种情谊,从青丝到白发,从讲台到岁月,永远鲜亮,永远温暖。
相关新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