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智融文韵 旅拓新程!宁波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
2025-09-14 07:28:5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底色,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近年来,宁波坚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科技赋能:激活文化产业新活力

在宁波这座制造业大市,文化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不断衍生出文化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新产品。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来自宁波的奥运冠军汪顺高高举起宁波企业“方太”打造的火炬,与“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了由宁波企业“大丰实业”精心制造的“钱江潮涌”主火炬塔。这一震撼世界的瞬间,背后彰显的正是宁波企业用科技赋能文化的雄厚实力。

探索创新“文化+科技”,宁波一直在不懈努力。2024年11月,在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名单中,宁波企业表现亮眼:除了大丰实业的智能舞台系统集成创新中心,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浸声创新中心也榜上有名,全省仅此两家。在梁祝文化公园新落成的音王智慧文化综合体中,游客可通过沉浸式音频系统体验“看得见的声音”。“沉浸式”,正是音王集团的“硬实力”。去年,其打造的全球首个“影王”智慧4.0直视显示LED全景声数字影院,落户博纳院线影城宁波K11店。这一音视频融于一体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也成为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4.0的发展新模式和数字电影新业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技赋能已渗透到文旅全场景: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数字化服务全覆盖。2023年8月,宁波方特旅游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项目;同年10月,“天一阁虚拟现实文旅体验平台”入选工信部等国家五部门发布的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名单,这也是浙江省文化旅游领域唯一上榜项目;2024年6月,宁波作为浙江唯一、全国四个代表城市之一,在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作典型交流发言。

宁波“文化+科技”的成功突围,勾勒出宁波“文化+”战略的破圈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筑基,让制造业根基与文化创意碰撞出“1+1>2”的聚变效应,既拓展产业边界,更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跃迁。

金融助力:注入文化发展“源头活水”

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宁波在文化金融创新领域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全国仅两个),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2022年,宁波正式发布《宁波市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推出数字文化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发展14条”“金融支持文旅行业纾困9条”“金融支持稳进提质18条”等针对性措施,2024年已兑现文化企业奖励补助近6000万元,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根基。

宁波推出文旅企业“白名单”,在全省首创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成立农行系统首家文创支行,培育14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开发“甬文贷”“影视通宝”“民宿贷”等4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截至今年3月初,已为120家文化小微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6.36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800余万元,以金融“输血”激活文化企业自我“造血”能力。针对非遗、文物保护领域,在全省首创“文保保险”,为文物单位提供超7000万元风险保障;针对影视、演艺行业,开发演艺责任险、完片保证险、活动中断取消保险等新险种,2019年至2024年累计为影视企业提供完片担保保额超2亿元。

2024年,得力集团、民和投资、美博进出口入选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至此宁波累计拥有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占全省总量的20%。以浙江省首批视听产业基地——宁波民和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宁波联动融资担保公司、文创小贷公司、文化产业基金等机构,探索市场化文化金融创新模式,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园区企业发放贷款3.6亿元。作为全国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城市,宁波通过著作权质押实现融资7500万元,居全省首位,文化金融创新成果持续领跑。

文旅融合:绘就宁波全域新画卷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宁波激活地域文化资源、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路径。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慈城文化发展的指引,到全域旅游体系的构建,宁波始终以文化价值为内核,推动“文化+旅游”向多维度、高质量演进。

近20年来,慈城坚持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轮驱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风貌愈发彰显时代光彩,慈孝文化等特色品牌持续擦亮,周信芳戏剧艺术馆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景区讲解员缪欢深有感触:“文化传承不只是保护青石板和老墙门,更要挖掘背后的故事,这正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宁波推动文旅融合不仅点上突破,更实现全面开花。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国开渔节、弥勒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承办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乡村文旅成为共富引擎,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建成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212家,认定乡村旅游共富示范区9个、示范村46个,宁海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宁波已构建起“枕山、拥江、揽湖、滨海”的全域大景区体系,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数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6.4亿元,文旅传播影响力稳居全省前列,“宁波,来了就欢喜”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未来,宁波将继续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向着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大步迈进。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周晓思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智融文韵 旅拓新程!宁波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9-14 07:28:57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底色,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近年来,宁波坚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科技赋能:激活文化产业新活力

在宁波这座制造业大市,文化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不断衍生出文化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新产品。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来自宁波的奥运冠军汪顺高高举起宁波企业“方太”打造的火炬,与“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了由宁波企业“大丰实业”精心制造的“钱江潮涌”主火炬塔。这一震撼世界的瞬间,背后彰显的正是宁波企业用科技赋能文化的雄厚实力。

探索创新“文化+科技”,宁波一直在不懈努力。2024年11月,在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名单中,宁波企业表现亮眼:除了大丰实业的智能舞台系统集成创新中心,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浸声创新中心也榜上有名,全省仅此两家。在梁祝文化公园新落成的音王智慧文化综合体中,游客可通过沉浸式音频系统体验“看得见的声音”。“沉浸式”,正是音王集团的“硬实力”。去年,其打造的全球首个“影王”智慧4.0直视显示LED全景声数字影院,落户博纳院线影城宁波K11店。这一音视频融于一体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也成为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4.0的发展新模式和数字电影新业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技赋能已渗透到文旅全场景: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数字化服务全覆盖。2023年8月,宁波方特旅游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项目;同年10月,“天一阁虚拟现实文旅体验平台”入选工信部等国家五部门发布的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名单,这也是浙江省文化旅游领域唯一上榜项目;2024年6月,宁波作为浙江唯一、全国四个代表城市之一,在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作典型交流发言。

宁波“文化+科技”的成功突围,勾勒出宁波“文化+”战略的破圈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筑基,让制造业根基与文化创意碰撞出“1+1>2”的聚变效应,既拓展产业边界,更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跃迁。

金融助力:注入文化发展“源头活水”

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宁波在文化金融创新领域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全国仅两个),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2022年,宁波正式发布《宁波市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推出数字文化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发展14条”“金融支持文旅行业纾困9条”“金融支持稳进提质18条”等针对性措施,2024年已兑现文化企业奖励补助近6000万元,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根基。

宁波推出文旅企业“白名单”,在全省首创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成立农行系统首家文创支行,培育14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开发“甬文贷”“影视通宝”“民宿贷”等4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截至今年3月初,已为120家文化小微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6.36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800余万元,以金融“输血”激活文化企业自我“造血”能力。针对非遗、文物保护领域,在全省首创“文保保险”,为文物单位提供超7000万元风险保障;针对影视、演艺行业,开发演艺责任险、完片保证险、活动中断取消保险等新险种,2019年至2024年累计为影视企业提供完片担保保额超2亿元。

2024年,得力集团、民和投资、美博进出口入选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至此宁波累计拥有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占全省总量的20%。以浙江省首批视听产业基地——宁波民和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宁波联动融资担保公司、文创小贷公司、文化产业基金等机构,探索市场化文化金融创新模式,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园区企业发放贷款3.6亿元。作为全国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城市,宁波通过著作权质押实现融资7500万元,居全省首位,文化金融创新成果持续领跑。

文旅融合:绘就宁波全域新画卷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宁波激活地域文化资源、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路径。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慈城文化发展的指引,到全域旅游体系的构建,宁波始终以文化价值为内核,推动“文化+旅游”向多维度、高质量演进。

近20年来,慈城坚持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轮驱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风貌愈发彰显时代光彩,慈孝文化等特色品牌持续擦亮,周信芳戏剧艺术馆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景区讲解员缪欢深有感触:“文化传承不只是保护青石板和老墙门,更要挖掘背后的故事,这正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宁波推动文旅融合不仅点上突破,更实现全面开花。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国开渔节、弥勒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承办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乡村文旅成为共富引擎,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建成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212家,认定乡村旅游共富示范区9个、示范村46个,宁海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宁波已构建起“枕山、拥江、揽湖、滨海”的全域大景区体系,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数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6.4亿元,文旅传播影响力稳居全省前列,“宁波,来了就欢喜”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未来,宁波将继续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向着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大步迈进。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周晓思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