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员工检查奥克斯集团姜山厂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洪浩哲 摄)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
热浪滚滚,今夏超35℃高温天数已达46天,较常年偏多,这也使得用电高峰比以往来得更早、更高。
电网迎峰度夏从来都是严峻的保供考验。8月,全社会用电负荷长时间维持在2000万千瓦高位运行。宁波电网负荷五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2355万千瓦。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以扎实的“硬”功夫强化设备管控,以先进的“软”实力深化数智应用,以实践的“新”思维创新智慧管理,为民生用电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工作人员开展带电更换智能开关工作。(吕洪波 摄)
需求攀升,锻造电网“硬”功夫
建强、建优电网是撑起发展之需的关键。电网设备是电力供应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考验的正是“硬”功夫。
上半年,宁波电网88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投产,按期投运500千伏杭湾变、河姆变扩建、220千伏江南变整体改造等重点工程,进一步优化宁波中北部、北仑西部的网架结构。
迎峰度夏前,为推进设备增容改造,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顺利完成500千伏河姆变220千伏综合检修等重点任务,以及淞浦变主变更换、湾孔湾浦双T接线优化工程按期投运,有效提升了设备负载能力和网架结构水平。
大工程落定,其中的小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
“针对变压器的不同情况,我们加装了风机、水喷淋等降温设施,确保其在高温高负荷下正常运行。对于大电流开关柜,我们加装了感温探头,实时监控温度变化,动态掌握负荷情况。”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运检部工作人员何迪介绍。
在配网方面,宁波电网完成配网工程204项,完成390个台区、127条线路、57个站房标准化改造,将年化户均停电时间缩短了10分钟,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夏季除高温之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防风防涝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与市气象局签订了框架协议,他们提供定制化的电力气象服务,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小范围微气象,精准预判定位台风期间降雨明显的片区。结合变电站和线路情况,我们提前预置排水泵到低洼变电站,极大提升了电网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何迪补充道。
基于历年台风登陆特点和主网受灾情况,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重点推进沿海线路防风、变电站防涝工作,并协同政府部门开展重要用户设备隐患排查。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完成48项老旧继电保护设备改造项目,并于6月底实现重要及以上设备缺陷“清零”,大幅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完成近海区域65公里老旧地线改造,推进宁海、奉化4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输电线路护坡加固。

“宁波电网主配营决策中心”应用界面。
数智加码,提升电网“软”实力
“在线设备数量1672台,茅山变主变10千伏开关柜温度为60.90℃,疏港变电抗器室温度为35.10℃……”
打开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今年启用的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红黄标识在地图上格外清晰,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可视透明,智能巡检在这里成为现实。
目前,宁波市域已实现179座变电站智能巡视实用化覆盖。
“系统通过可见光、红外、声纹等多种技术采集巡视数据,实现设备状态识别、缺陷识别、智能联动等数十万个巡视点位的自动监测。”何迪说,一旦设备温度超出限定值,降温装置就会自动启动,极大减轻了人力负担,降低了时间成本。
通过“人、机、监控”协同配合,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优化巡检策略,逐步实现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可视化智能识别+分布式精确诊断”三个100%目标。
数字化转型为电网运维带来革命性变化。宁波电网始终坚持建运并重,推进数字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让数字化、智能化惠及千家万户。
“现在电价多少一度?”“您好,目前居民分时电价分为两个时间段:高峰时段为8:00至22:00,电价为……”在江北区红梅社区网格群内,智能客服“电小云”迅速回复居民提问。
“‘电小云’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助手,可24小时响应,形成预警工单,运营团队实时跟进,有效缓解电力社区经理的工作压力。”营销数字及技术中心客户关系运营班负责人陈冰心说。
今年5月,“宁波电网主配营决策中心”应用投入试运行,以新一代电网调度系统为基础,贯通调度、配电、营销专业系统,实现主网、配网运行方式协同,精准调用用户侧资源。当夏季遇到短时强对流天气时,基于对新能源功率的精准预测,“宁波电网主配营决策中心”可按照“预测、分析、决策、校核、执行”链路,提前预警预判电网供电的瓶颈,通过协同优化主网、配网运行方式,有序组织用户侧储能等可调资源快速放电等手段,缓解局部电网重载满载等供电瓶颈,从而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

5月16日,500千伏杭湾变电站投运。 (柴铮 摄)
创新管理,拓展电网“新”未来
有了“硬”基建,辅以“软”实力,电网的“武器库”里还有“新”东西。
宁波电网创新负荷管理方式,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建设和车网互动的“尝鲜”应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力保供。
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充电桩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就像是“沙”,通过“聚沙成塔”,建立虚拟电厂,整合为统一调度的“城市电力调节池”,成为近年来的新生保供主力军。
今夏,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和浙电(宁波北仑)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两家虚拟电厂累计签约用户218户,签约削峰能力高达46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累计参与全省市场响应10次,单次最大响应负荷13.95万千瓦,平均压降9.31万千瓦,累计响应电量167.75万千瓦时。
“理论上,目前全省虚拟电厂拥有200万千瓦以上的调节能力,这意味着,电力保供不再需要家家上门打招呼,而是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市场经济行为,我们的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钟永颉说。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完成了市级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建设,打造了具备注册管理、智能决策、组织邀约、执行评估等功能的管理平台,全面贯通了调度、第三方虚拟电厂运营商等内外网系统。
今年夏天,不少市民收到浙江电力的提示短信,呼吁在23:00后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向全市新能源车主推送的错峰充电提示。
钟永颉算了一笔账——宁波电动汽车数量超过50万辆,其中,居民充电桩业务已有30多万户。如果按照每个居民充电桩7千瓦计算,30万个充电桩总功率可达210万千瓦,即使只有20%的转化率,每天也可提供8万千瓦的可调节能力。
这是宁波电网的首次尝试。这些“沉睡”的调节资源一旦被唤醒,将释放巨大的电网调节潜力。
今夏的“新东西”不止于此,新能源汽车也能反向送电了。宁波正在推广V2G反向放电模式——即“车辆到电网”双向互动技术,让新能源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可存可放的“移动充电宝”。
作为浙江省V2G试点城市,宁波自2023年起对V2G充放电站给予每千瓦240元的建设补贴;迎峰度夏期间,各区(县、市)再追加运营补贴,每千瓦时补贴0.5元至1元。在今夏推出的反向放电体验活动中,放电价格最高达到每度电4元,创省内新高,吸引更多车主参与。
“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技术成熟,单车容量将大幅提升。当用户能够获得可观收益时,会更积极地参与返充放电。”钟永颉表示,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希望打造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成熟的“宁波样板”,为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贡献“宁波力量”。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对辖区内变电站加装低噪声轴流风机。(胡云杰 摄)
结语
回首,迎峰度夏是年复一年的大考,也是持续进步的契机。
宁波电网通过强化设备管控、深化数智应用、创新智慧管理,构建起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电力保供体系,不仅确保了今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数智化稳步推进与保供模式不断创新,宁波电网正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迈进,持续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宁波赋能。撰文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赵煜 叶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