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杭甬高速宁波段,一架无人机从自动机巢起飞,抵达拥堵路段上空,提醒车辆减速缓行。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至数字管控平台,监控人员迅速联动情报板、定向喇叭等设备,实现车流精准引导。
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宁波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依托AI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平均误报率低于2%,漏报率低于1%,检测时间不超过5秒,可实时捕捉异常交通事件并自动触发联动处置。
今年以来,宁波以“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提升”为抓手,推进感知预警、精准管控和出行体验三大维度的全面升级。今年8月,宁波首批4套高速公路无人机管控系统在杭甬高速宁波段投入试用,与“之江慧眼”事件监测系统共同构建高精度、广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
杭甬高速年底前将新增9架无人机,总数达13架,覆盖牟山至高桥路段,提升突发事件的“分钟级响应”能力。高桥枢纽至陆埠互通段19.4公里的数字化改造,较常规工期提前30天完成。此外,杭甬高速宁波段试点开放“硬路肩通行”,在高峰时段智能启闭,最大限度释放通行潜力。
高速公路不再是单一的“通行载体”,而是通过情报板、定向喇叭、车道指示器和无人机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的转变。货车司机刘师傅称赞:“不仅通行速度更快,还全程安全感、舒适感拉满!”
此外,“阳光救援”系统也是优化出行体验的重要一环,通过“施救直联+路损直赔”双轮驱动,将事故救援、路产理赔和车主服务整合至线上,实现“车主一次都不用跑、救援进度实时可查、赔付结算无需垫付”。
下一步,宁波各条高速公路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感知—研判—管控—服务”智慧管理闭环,服务公众美好出行需求。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金鹭 通讯员 晏博智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