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丰电子定制的全球半导体靶材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
营收规模反映的是企业当下的市场地位,而研发投入则代表企业穿越周期、构筑竞争“护城河”的核心关键。那么,A股“宁波军团”研发强度如何?
上市甬企保持高位研发强度
今年上半年,A股“宁波军团”中,有115家公布了研发支出数据(包含研发费用),合计110.38亿元;整体研发强度为3.10%,高于A股整体研发强度;26家研发支出超亿元的A股甬企中,沪市主板有17家,创业板有5家,深市主板、科创板均为2家。
今年上半年,均胜电子研发支出24.88亿元,占营收的8.20%,位居A股甬企榜首;拓普集团、杉杉股份次之,研发支出分别为7.05亿元、5.13亿元。
2018年以来,均胜电子已连续8年半年度研发投入超10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9.91%。2024年,均胜电子研发支出36.86亿元,占营收的6.60%,已持续7年超30亿元。
同样持续高强度研发的还有理工能科、新芝生物、永新光学、天益医疗、戴维医疗、美康生物、柯力传感等11家A股甬企。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述甬企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均超6%。
财报显示,上半年,永新光学研发支出4719.84万元,占营收的10.70%;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分别达11.04%、10.74%、9.58%。
永新光学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超分辨和共聚焦光学显微镜的厂商。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牵头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多模态纳米分辨率显微镜》,攻关亚2nm超分辨成像技术及产业化;牵头的另一项国家重大专项《眼科手术导航显微镜》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截至目前,永新光学已参与承担科技项目14项(其中6项为国家级),是行业内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数量领先的标杆企业。
新兴产业研发成果加速落地
今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成为上市公司研发创新的重点领域。上半年,研发支出超亿元A股甬企中,超七成上市甬企涉及新兴产业。其中,拓普集团、金田股份、博威合金等9家甬企涉及机器人产业,另有多家涉及复合型新兴“赛道”。
上半年,拓普集团研发支出7.05亿元,同比增长32.21%。2020年至2024年,拓普集团研发支出从3.55亿元增至12.24亿元。该公司通过研发线控刹车系统IBS项目实现技术迁移,拓展至热管理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座舱执行器、机器人电驱执行器等业务。
在机器人领域,拓普集团通过加码研发实现电驱系统等项目的量产。目前,该公司机器人业务已涵盖旋转执行器、机器人躯体结构件、电子柔性皮肤等。此外,拓普集团还基于热管理(如发动机散热、电池冷却等)技术同源性,快速研发出液冷泵、温压传感器、液冷导流板等产品,目前已取得首批订单15亿元。同时,该公司已经对接华为、A客户、NVIDIA、META等企业和数据中心提供商。
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场中,研发投入比例与转化效率双高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技术密集型领域。
9月10日,江丰电子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已成功研发并应用国内首套靶材自动化产线。目前,智能工厂建设正有序推进,产线核心模块即将开展全线联调联试。
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江丰电子长期聚焦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和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支出1.19亿元,同比增长16.82%。
江丰电子有关人员表示,重大装备的配置,为高纯度靶材的稳定量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设备显著提升了材料的致密性与均匀性,进一步构筑了公司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
杉杉股份、金田股份、博威合金等A股甬企也因技术驱动实现业绩攀高。财报显示,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其中,在储能领域,该公司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正推进转量产,预计下半年规模放量;硅基负极技术突破明显,宁波硅基基地部分产能已投试产并实现批量出货。
宁波晚报记者 张恒
免责声明:文中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