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效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锋队。”今天下午,国家发改委记者会上详细介绍了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情况,并介绍下一步举措。
新闻发言人李超举例今年一季度情况: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商业转化的全链条各环节,活跃在各行业应用落地的第一线。
一批民营企业先后推出了多款性能先进、性价比突出的大模型,解锁了机器人“翻山越岭”“操场赛跑”“载人空翻”等多个高难度任务,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场景创新。 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率先把人工智能“+”到了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中,也“+”到各类产品和服务中。
比如,有的企业通过工业视觉质检大模型,将新能源电池产线缺陷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五;有的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播种效率可达人工播种的50倍。
在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后,很多民营企业都很关注这一政策对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那么,《意见》中有哪些值得民营企业关注的政策举措?
李超表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 为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
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
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
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此外,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意见》还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
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