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接近尾声,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放假,也是求医问诊的好时机。有杭州妈妈趁着假期带孩子复查视力,结果却让她大跌眼镜:“原本以为暑假不用怎么学习,没想到眼轴反而涨了这么多。”
这并不是个例。有老师说,暑假过后,班里戴眼镜的小朋友一下子增加了六七个。
进入十月,即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季节,有妈妈购入自行车、天幕桌椅等等,添置大户外新装备;还有妈妈对拉远镜、读写台等网红产品心动……为了延缓孩子近视,不少妈妈加入了“鸡视力”大军。
为复查视力提前结束旅程
暑假做错一件事导致眼轴暴涨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起孩子的视力,杭州妈妈方女士有点自责。
“总以为孩子年纪小,不看手机、电视,应该不会近视,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近视快100度了。”方女士的女儿二年级就戴上了近视防控眼镜,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到医院复查。
平时女儿读书忙,复查视力的事基本都在假期解决。这个国庆小长假,方女士全家特地提前结束旅程,留出时间到医院。
检查结果,让方女士很焦虑。
“距离上次检查才过去一个暑假,也就两个月的时间,眼轴增长了不少。”方女士说,医生看完检查结果后,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们“暑假有没有好好戴眼镜”,“因为她近视度数不高,不太影响日常看事物,暑假不用上课,确实经常忘记戴眼镜。”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个错误的做法,成了导致眼轴暴涨的原因之一。
另外,医生也提到,暑假天气热,很多孩子都躲在空调房里,看书、玩游戏,基本都是近距离用眼,实际上大户外望远的时间反而大量减少了,这些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加快近视。
当天就诊等候时,跟方女士女儿有类似情况的孩子还不少。“旁边有一位男孩,度数比我女儿还要高一点,一个暑假近视加深了50度,妈妈也是焦虑得不行。”
新学期班里多了六七个戴眼镜的娃
花样百出的“防近视神器”让家长心动
细心的家长发现,新学期开学,孩子班级里戴眼镜的小朋友就变多了。
朱女士的女儿上二年级,原本一年级时,班里就两位戴眼镜的小朋友,这个学期接娃时,她特地观察了一下,已经增加到了六七个。“问了孩子,有几个听说一查出来就100多度了。”
此前在杭城多所小学,我们也针对不同年级做了有关近视率的调查。
有二年级老师统计,全班46人,戴眼镜7人;三年级班主任统计,班里45个娃,11个“小眼镜”;四年级班级44人,戴眼镜15人,其中戴防蓝光眼镜的3人,还有离焦眼镜3人;五年级班级42人,戴眼镜16人;六年级班级42人,戴眼镜18人,OK镜9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校医统计,三年级学生近视率在19%左右,到了四年级暴涨到近40%,主要原因就是到了三四年级,学业压力增加,有些孩子上网课、阅读量增加,再加上不良的用眼习惯一直在延续,远视储备用完了,就出现了近视。
孩子近视后,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发展成高度近视,在防控上很舍得投入,护眼灯、读写台……动辄花费上万元。
最近,家长陈女士就对“拉远镜”很感兴趣,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拉远镜”的标价在千元到三四千元不等,被宣传成为了“防近视神器”,说是可以通过光学原理将读写距离模拟拉远,从而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辅助预防近视。

定价不等的拉远镜
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也采访了相关的眼科医生,医生表示,拉远镜通过光学组件把近处物体的成像推远,从技术上讲是成立的,但原理科学并不代表对近视防控的临床科学。截至目前,拉远镜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从理论到临床的“落差”,根源在于近视形成机制本身尚未完全明确。现阶段临床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角膜塑形镜、哺光仪等,都是在广泛临床中偶然发现其近视防控效果的,而不是从单一原理直接推导而来的。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一款产品只能缓解视疲劳,却定价数千元,又无法提供防控近视的临床证据,那它确实带有智商税的属性。
医生也提醒,对于这些网红防近视产品,家长应保持理性,要搞清楚,“缓解视疲劳”不等同于“防控近视”。在购买防控近视产品前,应咨询专业眼科医生,根据孩子的眼部实际情况做决定。
四个字概括科学防控的核心
有妈妈当即下单一辆自行车
在采访中,很多眼科医生都表示,防控近视并没有“神器”,真正起效的始终是“医学手段+行为干预”的组合策略。
前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十位眼科专家走进杭州市江晖小学,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的近视防控科学课。

眼科专家在杭州江晖小学讲座
很多家长关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更容易近视?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解释,关键原因在于“宅”——孩子们长时间待在教室与家中,缺乏户外活动和光照,远视储备消耗过快,从而加速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关于科学防控的核心,倪海龙用四个字精辟概括:“玩”——拥抱阳光,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式;“读”——养成“一尺一寸一拳”的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睡”——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与身体一同得到充分休息;“吃”——均衡营养,多摄入蔬菜水果、深海鱼类等,为视觉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们也建议,与其寄希望于网红近视防控产品,不如做到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坚持“30~40分钟看近、5~10分钟远眺”的用眼节奏,避免睫状肌持续痉挛。最关键的是每天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时间,即便只是散步或玩耍,自然光线也能有效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变长。
另外,眼科医生也强调,定期专业检查的重要性。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一次、学龄儿童每3~6个月一次接受视力、眼轴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才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采访中,关于每天两小时以上户外时间,也成为了不少“鸡视力”妈妈们的日常追求,甚至是“执念”。
国庆小长假过后,杭州即将进入秋高气爽的季节,非常适合大户外。朱女士就下单了一辆自行车,准备带女儿到杭州周边骑行。“骑车不仅满足大户外时间,而且也让孩子远距离用眼,对近视防控应该有效果。”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