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开车30多个小时后腿肿了一圈 小伙患上经济舱综合征
2025-09-30 17:5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任诗妤 通讯员 庞赟

“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水肿,没想到腿里全是血栓!”回忆起几天前的经历,吴先生(化名)仍心有余悸。本想好好享受假期,却因经济舱综合征连夜飞回宁波就医,而他这个决定,在医生看来,实在太过危险……

自驾30小时去度假,下车腿肿了一圈

前几天,吴先生一家人打算自驾到海南玩一圈,为尽早开始愉快的度假之旅,吴先生走走停停,开了30多个小时的车抵达海南。下车后没多久,吴先生就感觉腿胀得很,有些走不动路。“当时以为是走路走多了水肿,泡了泡脚就没在意。”可没想到,到了傍晚刚换上短裤准备去海边休息时,他发现自己的两条腿粗细不一样,右腿明显比左腿肿,还伴有莫名的胀痛感。

意识到情况不对,吴先生当即连夜飞回宁波。“那时候就想赶紧回家找熟悉的医院,根本没考虑坐飞机会不会有危险。”吴先生说。下飞机时,吴先生的右腿已经肿得发亮,家属在机场等候,一见面就立刻驱车将他送往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邬弘宇回忆,当时吴先生刚到诊室查体时能明显看到右腿比左腿粗了近3厘米,皮肤温度偏高,按压时疼痛明显,结合他“长途旅行+下肢肿胀”的经历,初步怀疑是经济舱综合征引发的深静脉血栓。

邬弘宇正在手术

为明确血栓范围,医生紧急安排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吴先生的右腿从肌间静脉到股静脉,再到髂静脉,几乎整条下肢的静脉都被血栓堵塞,属于“全肢型深静脉血栓”,下肢血液回流已经严重受阻。“再晚一点,血栓可能会脱落引发肺栓塞,到时候就不是腿肿的问题了,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邬弘宇说。

当天深夜,医院为吴先生安排了急诊微创取栓手术。医生通过穿刺针将吸栓导管送入吴先生的下肢静脉,借助专用器械将堵塞的血栓逐一抽出。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血栓被完全清除,下肢静脉恢复了通畅。术后6小时,吴先生就能在床上轻微活动;第二天一早,他已经能正常下床行走,腿部的肿胀和胀痛感基本消失。

“他带着这么多血栓长途飞行,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邬弘宇感慨,飞机上的狭窄座位会让下肢活动受限,长时间静坐会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可能导致血栓范围扩大,甚至引发血栓脱落。“幸好他运气好,没在飞行途中出现意外,要是引发肺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坐汽车为什么会得“经济舱综合征”?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经济舱综合征”,以为它只和坐飞机有关,其实这并不全面。“经济舱综合征”的核心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单说就是下肢深部静脉里的血液凝固成块,堵塞了血管,因早期这类病例多发于飞机经济舱乘客而得名。由于经济舱座位空间狭窄,乘客长时间保持坐姿,下肢活动受限,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变慢,就像水流停滞的河道容易淤积泥沙,血液也会在血管里慢慢瘀滞、凝固,最终形成血栓。因此,不仅是飞机经济舱,长途火车、自驾、办公室久坐、术后卧床等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场景,都可能引发类似问题。

邬弘宇介绍,“经济舱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下肢肿胀、部分病人可伴有疼痛。如果遇到两条腿粗细不一,同一平面腿围相差0.5厘米以上要特别引起重视。有些人早期没有疼痛仅仅有下肢增粗、酸胀沉重感,更容易忽视大意。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发展为“股青肿”或“股白肿”。这是因为肿胀严重导致腿部动脉受压,进而皮肤发青、发白,疼痛剧烈、坐卧不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腿坏死。更危险的是,一旦静脉血栓脱落,会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甚至猝死,每年医院内均可碰到这类病人。

并非所有人久坐都会引发“经济舱综合征”,邬弘宇提醒,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危群体,需要格外注意:40岁以上人群、肥胖者、患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的人;有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或曾患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孕产妇、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刚做完手术、骨折卧床或因其他原因长期卧床的人;长途司机、频繁跨洲飞行的商务人士等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人。

不过,“经济舱综合征”并非不可预防,做好这几点就能大幅降低风险:首先要及时补水,在飞机、高铁、办公室等空调环境中,每小时喝200毫升左右的温水,避免喝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酒精会加速身体脱水,咖啡因有利尿作用,两者都会让血液变黏稠;其次要定时活动,长途出行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睡觉,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勾脚尖、转动脚踝、屈伸膝盖的动作,自驾时每2-3小时停下车,到路边走一走,办公室上班族也可以定时起身在走廊里走动;对于高危人群,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压缩泵等机械预防工具,这类工具能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邬弘宇提醒,国庆假期来临,无论是外出度假、长途出行,一旦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像吴先生那样带着风险“硬扛”,只有早发现、早处理,才能避免从腿肿发展为致命危机。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开车30多个小时后腿肿了一圈 小伙患上经济舱综合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9-30 17:51: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任诗妤 通讯员 庞赟

“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水肿,没想到腿里全是血栓!”回忆起几天前的经历,吴先生(化名)仍心有余悸。本想好好享受假期,却因经济舱综合征连夜飞回宁波就医,而他这个决定,在医生看来,实在太过危险……

自驾30小时去度假,下车腿肿了一圈

前几天,吴先生一家人打算自驾到海南玩一圈,为尽早开始愉快的度假之旅,吴先生走走停停,开了30多个小时的车抵达海南。下车后没多久,吴先生就感觉腿胀得很,有些走不动路。“当时以为是走路走多了水肿,泡了泡脚就没在意。”可没想到,到了傍晚刚换上短裤准备去海边休息时,他发现自己的两条腿粗细不一样,右腿明显比左腿肿,还伴有莫名的胀痛感。

意识到情况不对,吴先生当即连夜飞回宁波。“那时候就想赶紧回家找熟悉的医院,根本没考虑坐飞机会不会有危险。”吴先生说。下飞机时,吴先生的右腿已经肿得发亮,家属在机场等候,一见面就立刻驱车将他送往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邬弘宇回忆,当时吴先生刚到诊室查体时能明显看到右腿比左腿粗了近3厘米,皮肤温度偏高,按压时疼痛明显,结合他“长途旅行+下肢肿胀”的经历,初步怀疑是经济舱综合征引发的深静脉血栓。

邬弘宇正在手术

为明确血栓范围,医生紧急安排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吴先生的右腿从肌间静脉到股静脉,再到髂静脉,几乎整条下肢的静脉都被血栓堵塞,属于“全肢型深静脉血栓”,下肢血液回流已经严重受阻。“再晚一点,血栓可能会脱落引发肺栓塞,到时候就不是腿肿的问题了,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邬弘宇说。

当天深夜,医院为吴先生安排了急诊微创取栓手术。医生通过穿刺针将吸栓导管送入吴先生的下肢静脉,借助专用器械将堵塞的血栓逐一抽出。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血栓被完全清除,下肢静脉恢复了通畅。术后6小时,吴先生就能在床上轻微活动;第二天一早,他已经能正常下床行走,腿部的肿胀和胀痛感基本消失。

“他带着这么多血栓长途飞行,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邬弘宇感慨,飞机上的狭窄座位会让下肢活动受限,长时间静坐会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可能导致血栓范围扩大,甚至引发血栓脱落。“幸好他运气好,没在飞行途中出现意外,要是引发肺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坐汽车为什么会得“经济舱综合征”?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经济舱综合征”,以为它只和坐飞机有关,其实这并不全面。“经济舱综合征”的核心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单说就是下肢深部静脉里的血液凝固成块,堵塞了血管,因早期这类病例多发于飞机经济舱乘客而得名。由于经济舱座位空间狭窄,乘客长时间保持坐姿,下肢活动受限,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变慢,就像水流停滞的河道容易淤积泥沙,血液也会在血管里慢慢瘀滞、凝固,最终形成血栓。因此,不仅是飞机经济舱,长途火车、自驾、办公室久坐、术后卧床等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场景,都可能引发类似问题。

邬弘宇介绍,“经济舱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下肢肿胀、部分病人可伴有疼痛。如果遇到两条腿粗细不一,同一平面腿围相差0.5厘米以上要特别引起重视。有些人早期没有疼痛仅仅有下肢增粗、酸胀沉重感,更容易忽视大意。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发展为“股青肿”或“股白肿”。这是因为肿胀严重导致腿部动脉受压,进而皮肤发青、发白,疼痛剧烈、坐卧不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腿坏死。更危险的是,一旦静脉血栓脱落,会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甚至猝死,每年医院内均可碰到这类病人。

并非所有人久坐都会引发“经济舱综合征”,邬弘宇提醒,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危群体,需要格外注意:40岁以上人群、肥胖者、患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的人;有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或曾患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孕产妇、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刚做完手术、骨折卧床或因其他原因长期卧床的人;长途司机、频繁跨洲飞行的商务人士等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人。

不过,“经济舱综合征”并非不可预防,做好这几点就能大幅降低风险:首先要及时补水,在飞机、高铁、办公室等空调环境中,每小时喝200毫升左右的温水,避免喝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酒精会加速身体脱水,咖啡因有利尿作用,两者都会让血液变黏稠;其次要定时活动,长途出行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睡觉,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勾脚尖、转动脚踝、屈伸膝盖的动作,自驾时每2-3小时停下车,到路边走一走,办公室上班族也可以定时起身在走廊里走动;对于高危人群,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压缩泵等机械预防工具,这类工具能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邬弘宇提醒,国庆假期来临,无论是外出度假、长途出行,一旦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像吴先生那样带着风险“硬扛”,只有早发现、早处理,才能避免从腿肿发展为致命危机。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