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年,是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十年间,这张文化名片见证了一座城市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对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民心相通。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青少年也交流十周年了,活动通过文化对话、舞蹈共创与实地探访,以青春视角解码东亚文化之都魅力,在互动中架起跨文化理解的桥梁。
为此,我们特别开设了“东亚文都十周年·故事”栏目,旨在“拾取”那些亲身经历并见证文都十年变迁的人物故事,通过鲜活动人的细节,打开这份独属于宁波的“文都”叙事。

李广志在讲课。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甬派客户端记者 廖惠兰
今年是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即将全面启动。作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系列活动以“亲诚惠容,共创美好”为宗旨,通过“文都对话”“文都交响”“文都艺荟”三大主体活动,多维度挖掘宁波与同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日本奈良、韩国济州的文化联结。
回溯十年历程,“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已成为宁波链接世界的文化纽带。十年来,宁波以这张名片为依托,逐步构建起覆盖东亚、辐射全球的文化交流网络,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文化动能,更拓展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国际视野。
在此过程中,中日韩三国有关部门牵头统筹,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各国青少年积极投身互动,多方合力持续“织密”城市间的文化交流纽带,让东亚文化共鸣愈发强烈。
作为亲历者与推动者之一,宁波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广志,在这十年里,以学术研究为根基,用《日本遣唐使研究》等著作还原宁波与东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课题项目以及跨国交流活动为载体,串联起宁波与东亚各国的鲜活故事。
摸清遣唐使里的宁波那些事
“从教室向外眺望就能看到甬江,遣唐使曾从这里经过……”由李广志撰写的《日本遣唐使研究》后记里的这句话,藏着他与东亚文化交流的不解之缘。
《日本遣唐使研究》一书对了解宁波与日本交往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广志在保国寺为山川均做翻译
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8万字,以“遣唐使”为切口,还原了唐朝与日本交往的真实历史。《日本遣唐使研究》不仅填补了浙东宁波在东亚海上交流中的历史空白,更成为解码宁波“东亚文化之都”基因的关键钥匙。
故事的起点,始自一个与宁波有关的课题。
2005年正在日本岩手大学留学的李广志,应邀参与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机关之一)资助的课题“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的跨学科创生”。
正是这次研究让他发现宁波与日本的交往早在唐代就已密不可分,也让他下定决心深耕遣唐使研究,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领域。

李广志
《日本遣唐使研究》一书不仅解答了“阿倍仲麻吕《明州望月》诗写于何地?”“明州口岸在唐朝拥有何种地位?”等问题,更用翔实史料证实了唐代明州(宁波)作为遣唐使主要登陆与返航口岸的关键地位。
“我研究这一领域已有20多年,从宁波到日本,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文化记忆与记录。如日本在接收和传播布袋弥勒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将其融入美术、雕刻、文学等领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又如以月湖为舞台的《牡丹灯记》,也已成为日本文学的经典。”李广志说,这些细节的考证,也还原了宁波在东亚文化交流中的真实分量。
如今,宁波至东京、大阪、济州岛等地的航线早已开通,中日韩青少年文化对话活动也连年举办,民间交流达到新高度。李广志说:“像最近结束的大阪世博会推出的‘宁波日’,就是宁波文化魅力的重要展示窗口。青瓷、印刻等非遗项目、文创展览组成的‘宁波文化矩阵’,成功点燃日本民众的热情。活跃的民间交流与这种文化认同的建立,正是‘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核心意义。”
十年搭起宁波和日韩的“交流桥”
“东亚文化之都不是一张静态的名片,而是需要有人不断为它注入活力,搭建交流的桥梁。”十年来,李广志的身份远不止学者——他是学术研讨会的参与者、文化讲座的主讲人,也是宁波与日韩文化交融的“架桥者”之一。
“宁波与日本遣唐使”学术研讨会、“解码与传承:全球视域下的月湖文化基因产业赋能”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李广志都深度参与并邀请日本数十位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今年的东亚文化之都交流活动,我们也邀请到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山口博之、日本立教大学特聘教授西山美香等专家。”李广志说,相信这样持续的跨国对话,会让东亚三国的文化共鸣越来越强。

李广志做文化讲解
除了学术交流,他还常年陪同日本专家考察宁波的文化遗址,从保国寺到南宋石刻公园,从天一阁博物院到月湖景区,都留下了他们探讨文化传承的身影。
今年8月,“木石禅茶越沧海”交流活动在宁波举办,来自“石造物研究会”的日本专家代表团访问宁波,成员包括滋贺县立大学教授佐藤亚圣、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教授菊地大树、奈良县大和郡山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山川均等学者,他们均长期致力于追寻海上丝路的历史印记。
“活动中有位日本专家,距上次来宁波已过去十几年。此次途经东部新城,他对眼前的变化倍感震撼:曾经的平房、田地,如今已变身为林立的国际化高楼,他不禁赞叹‘宁波已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李广志说。
还有专家对宁波的发展速度感慨不已:“以前从上海浦东机场到宁波大学,路上要耗整整一天,现在坐高铁转地铁,半天就能到。打车能用手机直接操作,大学附近也到处是国际面孔,宁波‘国际化’程度很高。”在李广志看来,这些专家的直观感受,正是宁波“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十年,城市面貌、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氛围显著提升的生动体现。

李广志讲解宁波大运河
谈及宁波这十年的变化,李广志同样深有体会。“早在文都建设初期,我就参与了《东亚文都》杂志日文版的标题与目录制作。这十年里,我亲眼见证宁波成立了不少与东亚文化之都相关的民间学会、协会,比如‘宁波丝路东亚文化交流中心’‘宁波月湖文化研究院’等,我也受邀担任特邀咨询专家,深度参与其中。”
他补充介绍,“这十年,宁波的文化氛围明显更浓厚了,与日韩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对宁波与日韩交流的研究范围、合作领域都在扩大。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近些年关于‘宁波的思想家、天一阁博物院的藏书对日韩影响’的研究,也形成了热潮。”
“甬江的水还在流,遣唐使的故事还在讲,宁波与东亚的文化缘分,也会一直延续下去……”李广志说,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与“东亚文化之都”的下一个十年之约。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