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在"世界之最"扎堆的甬舟海域 "中国方案"攻克海底隧道难题
中国宁波网    2025年10月28日 07:12

制图:毛雪娇 

  人物名片

  何川,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型复杂隧道的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研究。

  核心观点

  ◎一大批国产新技术出自国内的设计、施工、装备企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多项科研成果。

  ◎建好,相对是一个短的过程;运行,是一个超过100年的长的过程。

  ◎甬舟海域独特且极具挑战性的地质与海洋环境禀赋,驱动着我国在桥梁隧道领域进行针对性创新。

  ◎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后,可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强化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等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

  甬舟海域,金塘水道,巨轮穿梭不息。

  接下来5年时间里,这条宁波舟山港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下,将会有两条世界级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一条是在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高铁隧道,一条是即将开建的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

  日前,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项目盾构机选型专家论证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等7名国内隧道工程、盾构技术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盾构机选型展开深度研讨。

  如何选择盾构机?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面临怎样的难题?为解决建设难题,“上新”了哪些国产新技术?建成后,能为后续类似海底隧道工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又将如何从交通层面为宁波赋能?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论证会间隙专访了何川院士。

  (一)

  “非常利器”,百分之百国产化

  记者:相较于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铁路隧道正在掘进的“甬舟号”盾构机,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在盾构机选型上有哪些不同?

  何川:在讨论盾构机选型有哪些不同之前,需要先弄明白,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简称公路隧道)和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高铁隧道(简称铁路隧道)有哪些不同,这个是很重要的。

  首先,铁路隧道是“一管隧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洞”,高铁在管道里对向行驶。公路隧道则是“双孔”。

项目虚拟图。 浙江交通集团提供

  其次,铁路隧道建成后的结构外径是14米,公路隧道的结构外径是15.7米,多出了近2米。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公路隧道开挖直径超过了16米,难度相当大。

  再次,公路隧道段设计运行时速为80公里,长度达到了11.6公里。其中,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长达9942米。所以,它的建设规模在目前高速公路海底隧道里是全世界最大的。

  体量大了、长度更长、埋得更深,所以两条隧道在施工的主要技术装备——盾构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公路隧道盾构机采用的是常压刀盘设计,更加侧重于应对高渗透性地层和水压挑战,铁路隧道则采用带压刀盘设计。

  盾构机是个庞然大物,挖进姿态稍稍偏移,就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盾构机在设计时候,要对控制系统、运行状态系统、监测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此外,使用盾构机的数量不同。甬舟铁路采用两台盾构机双向掘进,而甬舟高速采用四台盾构机。

  目前,掘进公路隧道的盾构机选型基本已经确定,且百分百是由我们国家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我很欣慰的是,以前很多大型盾构隧道建设都是购置国外装备,这一次国内主要的盾构机厂家都参与了此次选型。

设计图。 浙江交通集团供图

  (二)

  创新技术,大批量“上新”

  记者: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面临怎样的技术难题?

  何川:这条公路隧道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举例来说,存在超大直径(16米级)、超高水压(约0.9兆帕)、海床冲淤幅度大、穿越上软下硬地层长、需海中对接等复杂建设因素,同时超长海底隧道通风防灾减灾救援等问题突出。

  该隧道将采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长距离频繁穿越硬岩、软岩、软土等复杂地质。其中,岩石主要是凝灰岩,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对刀具、刀盘及内置的螺旋系统、泥水循环系统等,都会造成磨耗,从而出现对装备的过大消耗;软土黏性大,很容易糊住刀盘、刀具,导致失灵。

  最终,我们还要实现深海高压环境下毫米级精度的精准对接。隧道上方是航道,不可能“再造个岛”、建个竖井帮助对接,技术难度达到世界级水平。

盾构机对接示意图。

  记者: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技术国产化。针对您刚刚提到的一些难题,我们“上新”了哪些国产化技术?

  何川: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们拟定了一大批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出自我们国内的设计、施工、装备企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我简单介绍三个:一是大盾构防滞排技术,采用“螺旋机+碎石箱+碎石机”的创新组合配置,缓解渣土滞排难题。

  二是结构防蚀防水技术。隧道整体是泡在海水里面的,如何保持它的耐久性?建好,相对是一个短的过程;运行,是一个超过100年的长的过程,所以结构的耐腐蚀,尤其是抗海蚀能力很重要。

  三是盾构渣浆绿色高效处理技术,采用盾构废弃泥浆“提浓+压滤”技术,日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的含水率成功降低至30%以下,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确保盾构掘进过程的绿色与高效。

  (三)

  以大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记者:除了两条海底隧道,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甬舟海域“世界之最”扎堆,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何川:甬舟海域独特且极具挑战性的地质与海洋环境禀赋,海床基岩裸露倾斜、覆盖层缺失,岛礁密布且水文复杂,对工程抗风、抗浪、抗腐蚀能力提出极致要求,驱动我国在桥梁隧道领域进行针对性创新,如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的超大直径盾构技术等,最终让诸多世界级工程在此落地。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现场。晋旭俊/供

  记者:从长远来看,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的建设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

  何川: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累积的经验,将为我国未来超大型海峡隧道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例如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将绿色理念体现在设计全过程;强化永久性设施与临时性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结合使用,推进建养一体化,降低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等。

  记者:随着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将对甬舟一体化及区域交通格局带来哪些变化?又如何赋能宁波发展?

  何川: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后,可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强化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等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长三角一体化、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甬舟一体化推进等提供硬支撑。

  此外,金塘水道是宁波舟山港重要的运输通道,随着沿海通道的建设,我相信会促进沿岸沿线经济进一步腾飞。

金塘水道。

何川:在"世界之最"扎堆的甬舟海域 "中国方案"攻克海底隧道难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28 07:12:00

制图:毛雪娇 

  人物名片

  何川,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型复杂隧道的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研究。

  核心观点

  ◎一大批国产新技术出自国内的设计、施工、装备企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多项科研成果。

  ◎建好,相对是一个短的过程;运行,是一个超过100年的长的过程。

  ◎甬舟海域独特且极具挑战性的地质与海洋环境禀赋,驱动着我国在桥梁隧道领域进行针对性创新。

  ◎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后,可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强化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等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

  甬舟海域,金塘水道,巨轮穿梭不息。

  接下来5年时间里,这条宁波舟山港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下,将会有两条世界级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一条是在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高铁隧道,一条是即将开建的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

  日前,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项目盾构机选型专家论证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等7名国内隧道工程、盾构技术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盾构机选型展开深度研讨。

  如何选择盾构机?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面临怎样的难题?为解决建设难题,“上新”了哪些国产新技术?建成后,能为后续类似海底隧道工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又将如何从交通层面为宁波赋能?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论证会间隙专访了何川院士。

  (一)

  “非常利器”,百分之百国产化

  记者:相较于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铁路隧道正在掘进的“甬舟号”盾构机,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在盾构机选型上有哪些不同?

  何川:在讨论盾构机选型有哪些不同之前,需要先弄明白,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简称公路隧道)和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高铁隧道(简称铁路隧道)有哪些不同,这个是很重要的。

  首先,铁路隧道是“一管隧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洞”,高铁在管道里对向行驶。公路隧道则是“双孔”。

项目虚拟图。 浙江交通集团提供

  其次,铁路隧道建成后的结构外径是14米,公路隧道的结构外径是15.7米,多出了近2米。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公路隧道开挖直径超过了16米,难度相当大。

  再次,公路隧道段设计运行时速为80公里,长度达到了11.6公里。其中,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长达9942米。所以,它的建设规模在目前高速公路海底隧道里是全世界最大的。

  体量大了、长度更长、埋得更深,所以两条隧道在施工的主要技术装备——盾构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公路隧道盾构机采用的是常压刀盘设计,更加侧重于应对高渗透性地层和水压挑战,铁路隧道则采用带压刀盘设计。

  盾构机是个庞然大物,挖进姿态稍稍偏移,就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盾构机在设计时候,要对控制系统、运行状态系统、监测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此外,使用盾构机的数量不同。甬舟铁路采用两台盾构机双向掘进,而甬舟高速采用四台盾构机。

  目前,掘进公路隧道的盾构机选型基本已经确定,且百分百是由我们国家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我很欣慰的是,以前很多大型盾构隧道建设都是购置国外装备,这一次国内主要的盾构机厂家都参与了此次选型。

设计图。 浙江交通集团供图

  (二)

  创新技术,大批量“上新”

  记者: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面临怎样的技术难题?

  何川:这条公路隧道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举例来说,存在超大直径(16米级)、超高水压(约0.9兆帕)、海床冲淤幅度大、穿越上软下硬地层长、需海中对接等复杂建设因素,同时超长海底隧道通风防灾减灾救援等问题突出。

  该隧道将采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长距离频繁穿越硬岩、软岩、软土等复杂地质。其中,岩石主要是凝灰岩,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对刀具、刀盘及内置的螺旋系统、泥水循环系统等,都会造成磨耗,从而出现对装备的过大消耗;软土黏性大,很容易糊住刀盘、刀具,导致失灵。

  最终,我们还要实现深海高压环境下毫米级精度的精准对接。隧道上方是航道,不可能“再造个岛”、建个竖井帮助对接,技术难度达到世界级水平。

盾构机对接示意图。

  记者: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技术国产化。针对您刚刚提到的一些难题,我们“上新”了哪些国产化技术?

  何川: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们拟定了一大批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出自我们国内的设计、施工、装备企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我简单介绍三个:一是大盾构防滞排技术,采用“螺旋机+碎石箱+碎石机”的创新组合配置,缓解渣土滞排难题。

  二是结构防蚀防水技术。隧道整体是泡在海水里面的,如何保持它的耐久性?建好,相对是一个短的过程;运行,是一个超过100年的长的过程,所以结构的耐腐蚀,尤其是抗海蚀能力很重要。

  三是盾构渣浆绿色高效处理技术,采用盾构废弃泥浆“提浓+压滤”技术,日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的含水率成功降低至30%以下,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确保盾构掘进过程的绿色与高效。

  (三)

  以大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记者:除了两条海底隧道,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甬舟海域“世界之最”扎堆,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何川:甬舟海域独特且极具挑战性的地质与海洋环境禀赋,海床基岩裸露倾斜、覆盖层缺失,岛礁密布且水文复杂,对工程抗风、抗浪、抗腐蚀能力提出极致要求,驱动我国在桥梁隧道领域进行针对性创新,如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的超大直径盾构技术等,最终让诸多世界级工程在此落地。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现场。晋旭俊/供

  记者:从长远来看,金塘海底公路隧道的建设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

  何川:金塘海底公路隧道建设累积的经验,将为我国未来超大型海峡隧道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例如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将绿色理念体现在设计全过程;强化永久性设施与临时性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结合使用,推进建养一体化,降低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等。

  记者:随着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将对甬舟一体化及区域交通格局带来哪些变化?又如何赋能宁波发展?

  何川: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建成后,可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强化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等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长三角一体化、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甬舟一体化推进等提供硬支撑。

  此外,金塘水道是宁波舟山港重要的运输通道,随着沿海通道的建设,我相信会促进沿岸沿线经济进一步腾飞。

金塘水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