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博界资深学者与领军人物,共赴四明之会。11月21日,“传承与创新——专题类博物馆的愿景与未来”学术交流会在奉化溪口雪窦山下的宁波弥勒博物馆开幕。本次交流会聚焦核心议题——专题类博物馆如何持续深耕,构建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体系,并履行其当代文化使命。
记者了解到,会议汇聚了国内文博界的资深学者与领军人物,共同审视专题类博物馆的文化责任、学术根基与创新实践。首日学术分享环节,三位学者从不同维度开启了专题博物馆的深度探讨。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专题博物馆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深度和专业性,有助于构建更加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同时,专题博物馆往往能率先尝试新的展陈方式和传播手段,为整个行业提供有益借鉴。面向未来发展,刘曙光建议,专题博物馆不妨加强馆际交流合作、拓展服务边界、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在分享中表示,专题类博物馆要以服务公众为目标,“差异化、体验感、故事性”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弥勒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不妨立足定位与特色、做好展览流线与氛围营造、重视叙事逻辑与公众需求。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孙英刚的分享中,特别介绍了宁波在弥勒图像艺术传播与本土化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为理解这一文化符号的历史流变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视角。
本次交流会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专题馆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宁波弥勒博物馆承办,将持续至11月23日。
宁波晚报记者 张弛 黄银凤 见习记者 冯姝涵 通讯员 谭凌峰 陈榆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