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每天10公里奔跑。
日前,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名单揭晓,余姚市急救中心车辆管理科质控组组长吕百峰名列其中。这份国家级荣誉,为吕百峰十五载如一日的不凡坚持写下了最炽热的注脚——累计献血191次,献血量高达63200毫升,以稀有的AB型血,长年为生命垂危者提供着珍贵的“生命燃料”。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的评选标准极为严苛,获得者须累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3次以上。吕百峰的献血记录远超这一标准。尤其可贵的是,他拥有的正是相对稀有的AB型血。
2010年“鲶鱼”台风期间,宁波一位重病患者急需AB型血液输血救命,在余姚只找到两位合适的献血者,吕百峰是其中之一。尽管台风肆虐,不少地方积水,吕百峰两人克服重重困难,辗转赶到医院,救人于危难。
因为血型稀有,这次献血救人让吕百峰更坚定了信心。
为了能持续符合献血标准,他将自律融入了每一天。自2010年起,坚持每天跑步10公里,这不仅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锤炼了他超越常人的意志力。正是这份奔跑中积累的毅力,支撑着他将献血这件事坚持到底。
在工作中,吕百峰是同事眼中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老黄牛”。作为车管科质控组组长,他管理着余姚22个站点的70多名驾驶员(急救员),确保每日车辆运转正常,人员调度有序。即便是奔跑和献血后的休息日,他也常常选择前往单位,把急救车辆和人员都协调妥当,才放心离开。
奉献,早已成为吕百峰的生活习惯。即便是休息日,他也会来到阳明献血屋做志愿者,耐心地为市民指引流程。
他的志愿服务版图远不止于此:2019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随时准备捐献;2003年加入余姚市志愿者反扒队伍,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万余元。
从紧握方向盘的“生命摆渡人”,到伸出臂膀的“稀有血型献血者”,再到每日奔跑的“自律者”,吕百峰用热血、奔跑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宁波晚报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胡张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