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创建在线
打造文化软实力宁波五年内将见效
稿源: 宁波日报 记者王路   2005-08-01 17:32:34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之后,从推进“六大联动”、建设“平安宁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内涵。近5年来,是宁波文化建设大投入、大提高、大发展的时期,宁波城市文化类型快速从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破题之一

  优化文化设施,构建“15分钟文化圈”

  如果你问一位宁波市民,闲暇时可去何处文化娱乐设施。他(她)会掰着手指告诉你:“想听音乐,可以去宁波音乐厅;想看大型演出,可以去大剧院;如果你醉心传统戏剧,不妨去逸夫剧院低票价戏剧专场。”除了大型场馆,市民们还可以在小区内“足不出区”享受“15分钟文化圈”。

  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近20亿元,先后建成或正在建设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宁波美术馆、市游泳健身中心、时代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三江文化长廊已建成8.9公里,在建6.8公里。这批重点文化设施已经成了宁波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除大型场馆外,我市还把文化设施建到市民身边,5年来,全大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近45亿元,全市6个县(市)区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获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称号的单位有55个,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社区阅览室、社区文化宫、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区域性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市民们在家附近就可以用上健身房、乒乓桌、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文体设施,越来越多的甬城市民享受到“15分钟文化圈”的快捷方便。宁波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还深入农村,最近启动的农民工图书流通站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随着大型场馆的建成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大量高雅艺术表演团体纷至沓来,另一方面,我市实行了“高雅演出低票价”的特殊运作方式,让甬城市民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戏。在政府部门给予经费补贴的基础上,我市演艺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经营权出让、企业冠名、项目合作、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将许多高雅演出的票价“拉低”到50元甚至10元。去年,我市上演的高雅艺术演出超过了200场次,仅由宁波音乐厅承办的“利时之约”普及高雅艺术音乐会就达100场。

  破题之二

  打造精品之作,描绘盛世辉煌

  我市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组织实施了“新世纪文化精品工程”,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同时出台了多项旨在扶持、激励、调控的制度政策,扶持奖励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培养优秀文化人才。2000年以来,我市有9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其中电视连续剧《至高利益》、甬剧《典妻》和广播剧《山海情》分获第九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及入选作品奖,《典妻》荣获文华大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精品作品堪称“传世之作”,它们活跃在各自的艺术舞台上,广为群众喜闻乐见,甚至成了宁波对外的“文化名片”。甬剧《典妻》在国内上演的同时,还走出国门,远赴德国、匈牙利等异国,被赞为“中国式的意大利歌剧”。破题之三再建名城内涵,推进体制创新

  历史文化内涵,是一座文化大市的“根”,5年来,宁波历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重新挖掘研究,通过开展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纪念宁波建城1180周年、“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文化活动以及全面启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我市确立了宁波历史文化是以浙东学术文化为核心,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的新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内涵。

  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再开发,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外滩文化街区、江北慈城古镇、庆安会馆、东钱湖景区得到维修和再建设。2004年,我市挖掘出傅家山遗址、田螺山遗址两大遗址,为研究河姆渡文化、探索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次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资料。

  在挖掘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我市也不忘创新,自2003年8月我市被确定为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注重营造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管理创新、政策引导、规划带动等三方面营造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东南商报》、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艺术剧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市游泳健身中心、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海曙区文化馆等8家试点单位改革已见成效,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从市本级向各县(市)区,从试点单位向更多改革单位推进。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

打造文化软实力宁波五年内将见效

稿源: 宁波日报 记者王路 2005-08-01 17:32:34

  中国宁波网讯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之后,从推进“六大联动”、建设“平安宁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内涵。近5年来,是宁波文化建设大投入、大提高、大发展的时期,宁波城市文化类型快速从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破题之一

  优化文化设施,构建“15分钟文化圈”

  如果你问一位宁波市民,闲暇时可去何处文化娱乐设施。他(她)会掰着手指告诉你:“想听音乐,可以去宁波音乐厅;想看大型演出,可以去大剧院;如果你醉心传统戏剧,不妨去逸夫剧院低票价戏剧专场。”除了大型场馆,市民们还可以在小区内“足不出区”享受“15分钟文化圈”。

  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近20亿元,先后建成或正在建设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宁波美术馆、市游泳健身中心、时代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三江文化长廊已建成8.9公里,在建6.8公里。这批重点文化设施已经成了宁波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除大型场馆外,我市还把文化设施建到市民身边,5年来,全大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近45亿元,全市6个县(市)区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获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称号的单位有55个,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社区阅览室、社区文化宫、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区域性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市民们在家附近就可以用上健身房、乒乓桌、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文体设施,越来越多的甬城市民享受到“15分钟文化圈”的快捷方便。宁波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还深入农村,最近启动的农民工图书流通站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随着大型场馆的建成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大量高雅艺术表演团体纷至沓来,另一方面,我市实行了“高雅演出低票价”的特殊运作方式,让甬城市民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戏。在政府部门给予经费补贴的基础上,我市演艺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经营权出让、企业冠名、项目合作、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将许多高雅演出的票价“拉低”到50元甚至10元。去年,我市上演的高雅艺术演出超过了200场次,仅由宁波音乐厅承办的“利时之约”普及高雅艺术音乐会就达100场。

  破题之二

  打造精品之作,描绘盛世辉煌

  我市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组织实施了“新世纪文化精品工程”,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同时出台了多项旨在扶持、激励、调控的制度政策,扶持奖励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培养优秀文化人才。2000年以来,我市有9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其中电视连续剧《至高利益》、甬剧《典妻》和广播剧《山海情》分获第九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及入选作品奖,《典妻》荣获文华大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精品作品堪称“传世之作”,它们活跃在各自的艺术舞台上,广为群众喜闻乐见,甚至成了宁波对外的“文化名片”。甬剧《典妻》在国内上演的同时,还走出国门,远赴德国、匈牙利等异国,被赞为“中国式的意大利歌剧”。破题之三再建名城内涵,推进体制创新

  历史文化内涵,是一座文化大市的“根”,5年来,宁波历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重新挖掘研究,通过开展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纪念宁波建城1180周年、“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文化活动以及全面启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我市确立了宁波历史文化是以浙东学术文化为核心,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的新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内涵。

  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再开发,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外滩文化街区、江北慈城古镇、庆安会馆、东钱湖景区得到维修和再建设。2004年,我市挖掘出傅家山遗址、田螺山遗址两大遗址,为研究河姆渡文化、探索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次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资料。

  在挖掘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我市也不忘创新,自2003年8月我市被确定为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注重营造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管理创新、政策引导、规划带动等三方面营造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东南商报》、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艺术剧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市游泳健身中心、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海曙区文化馆等8家试点单位改革已见成效,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从市本级向各县(市)区,从试点单位向更多改革单位推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