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隆平(北京媒体从业人员)
梁小梅,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因为自己“回炉”读初中,近日被媒体炒得红红火火。回头读初中却并不是因为自己没上过学,相反,她已经上过大学了。那为何还要回头去读初中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往往一个简单的汉字都会难住我。”所以她要“不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绝不会恋爱结婚。”这种决心到底应该称为壮志还是悲壮呢(详见5月4日《广州日报》)?
要知道这个答案,还得先知道梁小梅的身世背景。梁小梅有兄弟姐妹7人,她排行老六。3岁那年,父亲去世,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她三年级还未读完便辍学了。1994年,梁小梅作为一名自考生,走进了北京一所大学,成为日语系的一名旁听生。那年她19岁。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梁小梅应该在1980年上小学一年级,1983年辍学了。那时,我们的教育还未实现义务教育,所以,对于没能够继续上学的梁小梅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是,好强的梁小梅没有听信于命运的安排,她努力攒钱,努力学习,通过自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完满的结局。可她到底为何还要“回炉”去读初中,再考大学?这应该说是教育的问题——为何自考考上大学的梁小梅会在工作中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为何对于梁小梅的“回炉”读初中没有一所公立中学接受,有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替代梁小梅“回炉”读初中呢?
大概我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它所告诉我们的是,在一种不合理的制度之下,一些不幸的人就会成为牺牲品,这种牺牲是无谓的牺牲。科举制度是告诉人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为了吸引人们去钻套下的套,而另一边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人为制造一些不公平,这是看人们下套,要人们下套。最后上套了,于是就有范进这类人物。
当然,如今的教育制度没有这么没人性。比以前好的地方也是无法数清的。但是,一个基础不扎实的人却是通过自考考上了大学,这就不免要让我们觉得这种自考有多大意义了?当然,不要说自考的大学,就是正儿八经地高考考上的大学,现如今不也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吗?
再说有没有可替代梁小梅“回炉”读初中这种教育模式。显然,如果我们有足够发达的教育,梁小梅们就不必通过自考考大学了,而到头来却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果是既成事实了,那也完全可以继续教育,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我们国家也有夜大、在职研究生什么的,可这些都被商业所污染了。没几个钱的人敢去上这些学校吗?
作为教育者,没有好好制定一个好的教育制度,而是简单地懒惰地想一些所谓的“亡羊补牢”的办法,实在是让梁小梅的出现显得很有必要,也被梁小梅类人物给彻底讽刺了一回。到这,我们也就不难判定梁小梅“回炉”读初中是“志壮”还是“悲壮”了。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