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
正当人们把焦急的目光投向阜阳,希望通过上下协力、多方努力,早日战胜阜阳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时,不料,身为“疫情”主战场的指挥长----阜阳市市委书记宋卫平憋不住了,他感到:误解比疫情更让人心酸。(《新华网》5.7)
可想而知,在大面积的“疫情”为什么发生阜阳而不是别的地方?在阜阳是否存在迟报、瞒报、谎报情况以及在人的生命权高于一切的现实语镜下,宋卫平的这番感慨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事实上,宋的“误解比疫情更让人心酸”的论调甫一抛出,立即遭到网友们铺天盖地的围攻。而网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疫情”当前,是领导的形象重要,还是那些消失的生命重要?要说心酸,作为阜阳的主要领导也应该先为那些失去的幼小生命感到心酸并进行忏悔。
笔者完全赞同网友们的看法。而顺着大家的思路,我们还会发现:如果我们一边密切注视着“疫情”,一边又要迫切地化“误解”为“正解”,岂非一心无二用?何况人们对阜阳实际是对阜阳的官员是否有误解,不能仍凭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阜阳一方说了算,也不能仅凭群众的道听途说,而是要靠中立的第三方在充分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公正地裁决。而这岂非一朝一夕之功?
据报道,自3月底以来,阜阳的“疫情”,除了死亡人数基本得到控制,患者人数并无减少。为了夺取这场“疫情”的全面胜利,连日来,从党中央到国务院,从卫生部到世卫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支持,面对阜阳乃至其他地方发现的“疫情”,全国人民无不忧心肿肿。可遗憾的是阜阳的官员而且是主要领导在这节骨眼上却有心还好意思为自己的形象遭损进行极力辩护,这到底还有没有一点“政治头脑”和“大局意识”?又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政治动机?
人们是否对阜阳有误解,相信不久就会真相大白。我想说的是即便群众对阜阳的官员有误解,作为人民的公仆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做到“风物长宜放眼亮”,没有这点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还配当人民公仆么?
窃以为眼下,阜阳市委的有关领导,无论是市委书记宋卫平还是其他官员,都不宜为自己进行“无罪”辩护,都不宜粉释自己,越洗只会越脏,越描只会越黑,公道自在人心;都不要抱怨和指责媒体和群众“妖魔化阜阳”,也不要因此感慨“误解比疫情更让人心酸”。而是要耐心加虚心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对照、反思、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和执政水平。否则,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大家还会继续“妖魔化阜阳”,他们将如何是好?可能会更“心酸”!不知阜阳的官员们以为然否?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