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松
据《中国妇女报》13日报道:你学舞蹈,他学表演;你学乒乓球,他练跆拳道;有人学钢琴,有人学小提琴……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多学一些课外知识和技能,深圳各类少儿兴趣班因此异常火爆。有的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7个特长班,对于家长的如此安排,很多孩子都觉得难以接受。如6岁的不愿意去舞蹈学校学跳舞,可又拗不过妈妈,她差不多每次训练结束都是挂着泪珠回家的。她常常天真地问:“妈妈,如果我生病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去跳舞了。”
俗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对于孩子们来说,莫非其就不知道生病之后要打针吃药,滋味不好受吗?恐怕绝非如此,孩子是觉得生病尽管痛苦,可却可以“因祸得福”而躲过上兴趣班了。在孩子们心中,对上各种兴趣班的恐惧要远大于生病。而这并非个例,还有孩子甚至满腹心思,希望自己能早点“退休”。孩子们的心声让人很是心酸。
从书面上理解,“兴趣班”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孩子到这里理应高兴才是,可孩子们为何大都是愁眉苦脸?现在的孩子面临不少重重压力。课业负担就已经让其喘不过气来了,而偏偏家长还嫌不够,给予孩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压力。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将其强行带入各种变味的特长班、兴趣班、培优班、奥赛班,舞蹈、钢琴、小提琴、绘画、跆拳道件件不落,恨不得让孩子精通十八般武艺。在如此重负之下,孩子自然是累得气喘吁吁,于是乎“过得真累”“很是郁闷”成为了其的口头禅。
或许听到孩子的牢骚后家长会觉得很委屈。自己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抚育孩子成长,想尽最大可能为其创造成功的条件,可最后换来的竟然是孩子“叫苦连篇”。可家长们是否也应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在不少家长看来,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从小给孩子施压,其将来又怎能适应社会?因此这也是无奈之举。家长确有自己的苦衷,但什么事情都要注重方法和方式。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是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统统施加到孩子头上,而没有丝毫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在家长的督促下,孩子可能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却失去了幸福的童年时光,同时在个性和心理上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从某个角度来说,孩子发牢骚也是件好事,说明孩子至少还在寻觅宣泄、减压的方式。倘若哪一天孩子被“逼”得麻木而无动于衷了,恐怕就要坏事了,如做出自残甚至是自杀等极端之举等。
家长都想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可是,到底应该怎样去爱呢?恐怕应从孩子的心声中中有所触动。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