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
看中央电视台的滚动式直播,有一条记者在北川中学的连线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说前天北川上游的围堰湖有可能决堤,救援人员与当地群众赶紧撤离,后来救援指挥部的专家经过测算,即便围堰湖真的决堤,其下泄的水位也不会超过北川县城,昨天救援行动正常有序的开展着。
由此笔者想到,如果专家早一点准确地测算出水位,并向救援人员和当地民众通报围堰湖的情况,就会早点消除恐慌,减少不很必要的撤离成本,为争分夺秒救人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联想到这几天在网上看到相关“专家谈地震”,其中有一些说法让公众莫衷一是,雾里看花,看得眼花。比如,说到此次汶川地震的能量,有的说相当于200多个原子弹,有的说相当于100个原子弹。再如有专家说,校舍建筑抗震能力差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也有人说,校舍倒塌多不排除“豆腐渣工程”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非典时期的钟南山。钟南山是一名院士级的医疗专家,他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更像是一名战士,对于突发事件,他殚精竭虑,勇于直言;面对媒体采访,他逻辑严谨,思维敏捷。《人民日报》曾描述他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他有一句名言,事实跟权威不一样,我们当然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那个特殊时期,只要钟南山一说话,老百姓吊着的心就放下了。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之时,无论是参与决策,运筹帷幄,还是受邀媒体,释疑解惑的专家,都应当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钟南山”。遗憾的是,在汶川大地震后的这几天里,却没有看到一个这样的“钟南山”。央视曾在滚动新闻中请了一位专家,可是专家不“专”,面对记者提出地震方面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一时“卡壳”,甚至于怯场不知所云。说实在的,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专家,怎么能够让公众信服?怎么能让公众消除因地震知识缺失、信息来源与确切性不统一、不稳定和余震不断所带来的恐慌心理?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