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黑
卖古茶树修新路,还是留下古树走泥路?95%的村民签名“同意卖树”,一户村民不同意。树,最后保住了!村干部想来想去,树卖掉实在太可惜了。植树节前,看到发生在浙江宁海大蔡村原赵山自然村的这桩护树新闻,不禁感慨良多。(3月11日《现代金报》)
只占了整个自然村5%比例的一户村民,为何宁肯“得罪”众乡亲的“修路梦”,也不愿卖掉村里那棵可能已有上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其实这位叫吴存军的村民,说的也只是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古树移栽,不仅破坏村里的生态,古树进城后也未必能成活。不过,他还是用其朴素的语言,向社会和公众展现了一位普通村民的强烈护树爱绿意识,“路今年没钱修,明年还可以修。树卖了,就再也没有了。”
让笔者深感欣慰的是,“孤军奋战”的吴存军,并没有因为反对卖掉古茶树来修村民们期盼了几十年的两公里山路,而遭受太多的责怪。尽管村级经济极其薄弱的小山村,太需要卖树能得的10万元钱来迅速把新路修上,但说到底,如果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另外的95%村民,同样也舍不得伴随多年的古茶树。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来之际,媒体报道中总少不了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植树造林的新闻。添绿诚可喜,护树价更高。尤其在局部地区、一定范围往往把出售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视作发展山村经济生财之道的现实忧患下,哪怕有再少的村民勇于出头露面、敢于说不,都是一种十分值得欣喜和敬佩的举动。而像浙江宁海那个山村一样,为了“极少数人的意见”,最终决定“甘走泥路、不卖古树”,则更是一种值得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大声叫好、高调鼓励的行为了。
山村的古茶树看来可以暂保无恙了,但村民们多年的行路难问题,还是不能漠视。走笔至此,我倒心生一个念头:假如植树节期间有意“添上一抹绿”的单位或个人,愿意换个响应方式,把相关的资金用于帮扶“留下古树”的村庄去修路,岂不一举两得,既能解了山村急,又可保了古树长久在?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