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专栏文集  >  陈海荣
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
稿源:   2008-05-26 10:40:10报料热线:81850000

  苏丹黑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正所谓众口铄金,调查统计中如此高比例的大学教师感受相近,看来“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的现象,似乎已是不容置疑。学生厌学倘若泛滥开来,结果自然令人担忧。不过,看罢报道,我却又有了另外的想法: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

  大学校园存在厌学现象或许不假,但是否已到了“弥漫”的程度,其实大可商榷。也就是说,有些疑似厌学的表现,未必算得上真正的厌学,而可能只是学生对某些陈旧学习方式的一种消极应对和排斥。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石中英教授可谓一言中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循着石教授的这种观点,我们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学的东西要多得多,需要接触的社会信息、吸收的新鲜事物也多,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哪怕相应的娱乐活动多了,也就不见得非要习惯成自然地将之视作反常现象。

  学生为什么会厌学?一种比较主流的原因分析是,学生觉得,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对找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如果是个别和少数学生持这种看法,尚且说得过去。但调查发现,有1/3以上(35.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那就很能证明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已经不应只去针对“学”,而更要好好地反思“教”了。当社会现实、学生需求早已与时俱进,如果一些传业授道的高等学府仍是慢吞吞按老套路、用老方法来教书育人,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钻研劲头不足,则又以老口吻来指责学生“厌学”,这显然有点“手电筒照射——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了吧?

  少一些想当然的动辄叹息学生厌学,多一点先从自身找原因,尤其是想着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或许才更易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重心,也才不至于一边担忧学生厌学、一边却仍有意无意地继续着促使学生厌学的墨守成规和缺乏创新。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

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

稿源: 2008-05-26 10:40:10

  苏丹黑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正所谓众口铄金,调查统计中如此高比例的大学教师感受相近,看来“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的现象,似乎已是不容置疑。学生厌学倘若泛滥开来,结果自然令人担忧。不过,看罢报道,我却又有了另外的想法: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

  大学校园存在厌学现象或许不假,但是否已到了“弥漫”的程度,其实大可商榷。也就是说,有些疑似厌学的表现,未必算得上真正的厌学,而可能只是学生对某些陈旧学习方式的一种消极应对和排斥。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石中英教授可谓一言中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循着石教授的这种观点,我们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学的东西要多得多,需要接触的社会信息、吸收的新鲜事物也多,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哪怕相应的娱乐活动多了,也就不见得非要习惯成自然地将之视作反常现象。

  学生为什么会厌学?一种比较主流的原因分析是,学生觉得,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对找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如果是个别和少数学生持这种看法,尚且说得过去。但调查发现,有1/3以上(35.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那就很能证明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已经不应只去针对“学”,而更要好好地反思“教”了。当社会现实、学生需求早已与时俱进,如果一些传业授道的高等学府仍是慢吞吞按老套路、用老方法来教书育人,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钻研劲头不足,则又以老口吻来指责学生“厌学”,这显然有点“手电筒照射——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了吧?

  少一些想当然的动辄叹息学生厌学,多一点先从自身找原因,尤其是想着厌学的另一种说法可能叫“厌教”,或许才更易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重心,也才不至于一边担忧学生厌学、一边却仍有意无意地继续着促使学生厌学的墨守成规和缺乏创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