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黑
“为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已对农村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可在我们学校,老师们吃饭竟要学生承担伙食费,甚至连贫困生都不放过,这简直就是典型的乱收费嘛!”近日,有家长学生反映,陕西礼泉县赵镇吴村小学自1996年开办教职工食堂以来,连续十几年向在该校就读的每名学生收取伙食费。(3月28日《西安晚报》)
这边是小学生供教师吃喝,那边是大学生帮高校建标志性建筑。为迎接今年7月份的50周年校庆,吉林白城师院工会、团委近日分别在教职工、学生中发起了为校庆捐款活动。学生的捐款分成100元、80元、50元、30元、20元、10元几个档次,截至目前,学生的捐款已达10多万元。(3月28日《人民日报》)
学生尚未参加工作,哪来的钱捐给学校供吃供住?这样的道理,似乎是不必多说的。不过,有些学校的聪明人自有办法让学生乖乖掏钱。譬如,陕西那所小学的说法是,给老师交饭钱,“不但解决了老师的吃饭难问题,更加深了师生情谊”;而吉林白城师院的解释,则更显冠冕堂皇,“发动学生为校庆捐款,对学生也是个教育过程,教育他们爱护学校、以校为荣、以校为家”。如此这般的“谆谆善诱”,谁不遵命照办那还叫“好学生”么。
或许,在一些总把学生当“唐僧”的教育者眼里,学生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情好不好、深不深,愿不愿意孝敬钱财就是最直观的“试金石”。于是,在局部地区、一定范围,这样的“测试观念”,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对那些曾经学子反哺母校的参照分析上,如今更是“提早教育”,甚至连小学生也被“开发利用”起来了。
向学生蹭饭要钱的念头,为什么总在某些为人师表者的考虑中蠢蠢欲动?要说并不奇怪,虽然从总体来看,因着量大面广,开发“学生资源”益处多多,但分摊到单个学生身上,往往也就不过数十元、上百元的较小额度了。因此,收了之后,没事当然最好,而即使被举报、被查问了,肩上的压力也不会太沉,大不了来个迅速承认错误,保证下不为例罢了。
学校自以为妙地把要求学生供吃供住美其名曰“加深教育”,我却不免担忧起,这种“软性强迫”的校内乱摊派、乱收费行为,只会起到对学生产生“有钱才是老大”的“反面教育”作用。近些年来,不少各种级别和规格的校庆式活动,动辄以捐钱多少排座次、比高贵,恐怕已经在一些学子心中埋下了思想滑坡的隐患。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