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评论排行
“细节”见证大国总理风范
稿源:   2008-05-27 09:24:40报料热线:81850000

  高福生

  5月24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看望地震伤员。在一间病房里,16岁的北川中学学生段志秀因气管切开无法说话,她在纸上写下了“我想读书”4个大字。温家宝随即在纸上写下一段话——“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送给她予以鼓励。(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在笔者的印象中,自“5·12”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年近古稀的总理深入抗震救灾最前线,坚定、镇静、高效指挥救灾,用一个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和镜头,组成了这段时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最强音”,感动着你我他,温暖着你我他,彰显了一个大国领导人情为民所系、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亲民、勤政、科学、务实的样板——

  灾害发生的当天,温家宝在飞往四川的飞机上铿锵有力地说:“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他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笔者注意到,总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前面用的第一个称谓是“同胞们”。接下来,在都江堰的临时帐篷内,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人们只记住了他的一句话:“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细节见证情怀。在都江堰新建的小学,温家宝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抢险人员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在雨中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的温家宝,掉着热泪大声对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当经过排列着罹难学生的遗体时,温家宝停下脚步,无言地对着遗体深深地三鞠躬。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月14日,总理的一张照片感动了网友:照片上的温家宝站在受灾人民中间,怀抱两名小女孩,两鬓斑白,忧容满面。那一刻,国人仿佛看到的是一位为儿女忧愁的老父亲,充满了对儿女深深地爱;5月15日,在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名学生时,一次营救失败后,温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由于灾区下雨地滑,温家宝在视察时摔倒,手臂受伤,而他却不要医护人员为自己包扎伤口。

  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家发现,在大地震当天到达灾区后,总理就一直没有停歇地工作着——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辗转9次前往灾区7个地方视察,极力捍卫人的价值,高度珍惜每一个生命;他一手拿着废墟中拾起的书包,一手拿着不知下落的孩子丢掉的球鞋,在废墟上有些踉跄地奔走,一次又一次让人潸然泪下;很多时候,他甚至不用话筒就直接去鼓舞士气,成为中国面对灾难时开放和动情的面孔;他生活不搞特殊,和群众一道啃馒头、吃咸菜……直到第五天才离去,由于忧思重重,他的头发已变半白。

  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从来都是温文尔雅的总理,人们很少见他发过脾气。但在救灾现场,很多人都听到了他摔出的这样几句狠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其时,处于震中的汶川,在地震已经过去一二十个小时之后,仍然是通讯和交通完全中断,救援人员根本进不去,你说总理能不着急吗?总理的“狠话”,既表现了中央政府和他本人对灾区群众的牵挂和担忧,更来自他内心对人民的挚爱和对人权的尊重,其恤民、疼民之情跃然纸上!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带着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无限关爱,重返四川地震灾区。在当日天色将晚的时候,温家宝来到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默默凝望着这块曾经美丽的土地。当他走向等候已久的越野车准备离开时,却忽地猛然一转身,有力地挥起右手,深情地和这座已被夷为废墟的城市作别——简短的挥手之间,已胜似无数的语言;在察看北川中学废墟时,总理竟然出人意外地拒绝戴口罩。这绝非总理不知道防疫基本知识,他不戴口罩,是为了向外界表明:北川以及整个四川地震灾区是安全的,灾后没有瘟疫流行!

  总理抗震救灾的众多细节已成为一种历史定格,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不论是在废墟中因抢救学生而“跌倒的一跤”,还是他以总理之躯给遇难的50名师生三鞠躬;也不论他因操劳焦虑而“头发半白”,还是在北川废墟登高远眺时神色凝重、深情挥别……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魅力”,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给人以动力、以爱心、以希望。期盼各级官员以总理为范,思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求,把执政为民、灾后重建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夺取全面抗震救灾新胜利!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

“细节”见证大国总理风范

稿源: 2008-05-27 09:24:40

  高福生

  5月24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看望地震伤员。在一间病房里,16岁的北川中学学生段志秀因气管切开无法说话,她在纸上写下了“我想读书”4个大字。温家宝随即在纸上写下一段话——“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送给她予以鼓励。(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在笔者的印象中,自“5·12”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年近古稀的总理深入抗震救灾最前线,坚定、镇静、高效指挥救灾,用一个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和镜头,组成了这段时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最强音”,感动着你我他,温暖着你我他,彰显了一个大国领导人情为民所系、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亲民、勤政、科学、务实的样板——

  灾害发生的当天,温家宝在飞往四川的飞机上铿锵有力地说:“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他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笔者注意到,总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前面用的第一个称谓是“同胞们”。接下来,在都江堰的临时帐篷内,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人们只记住了他的一句话:“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细节见证情怀。在都江堰新建的小学,温家宝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抢险人员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在雨中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的温家宝,掉着热泪大声对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当经过排列着罹难学生的遗体时,温家宝停下脚步,无言地对着遗体深深地三鞠躬。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月14日,总理的一张照片感动了网友:照片上的温家宝站在受灾人民中间,怀抱两名小女孩,两鬓斑白,忧容满面。那一刻,国人仿佛看到的是一位为儿女忧愁的老父亲,充满了对儿女深深地爱;5月15日,在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名学生时,一次营救失败后,温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由于灾区下雨地滑,温家宝在视察时摔倒,手臂受伤,而他却不要医护人员为自己包扎伤口。

  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家发现,在大地震当天到达灾区后,总理就一直没有停歇地工作着——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辗转9次前往灾区7个地方视察,极力捍卫人的价值,高度珍惜每一个生命;他一手拿着废墟中拾起的书包,一手拿着不知下落的孩子丢掉的球鞋,在废墟上有些踉跄地奔走,一次又一次让人潸然泪下;很多时候,他甚至不用话筒就直接去鼓舞士气,成为中国面对灾难时开放和动情的面孔;他生活不搞特殊,和群众一道啃馒头、吃咸菜……直到第五天才离去,由于忧思重重,他的头发已变半白。

  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从来都是温文尔雅的总理,人们很少见他发过脾气。但在救灾现场,很多人都听到了他摔出的这样几句狠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其时,处于震中的汶川,在地震已经过去一二十个小时之后,仍然是通讯和交通完全中断,救援人员根本进不去,你说总理能不着急吗?总理的“狠话”,既表现了中央政府和他本人对灾区群众的牵挂和担忧,更来自他内心对人民的挚爱和对人权的尊重,其恤民、疼民之情跃然纸上!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带着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无限关爱,重返四川地震灾区。在当日天色将晚的时候,温家宝来到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默默凝望着这块曾经美丽的土地。当他走向等候已久的越野车准备离开时,却忽地猛然一转身,有力地挥起右手,深情地和这座已被夷为废墟的城市作别——简短的挥手之间,已胜似无数的语言;在察看北川中学废墟时,总理竟然出人意外地拒绝戴口罩。这绝非总理不知道防疫基本知识,他不戴口罩,是为了向外界表明:北川以及整个四川地震灾区是安全的,灾后没有瘟疫流行!

  总理抗震救灾的众多细节已成为一种历史定格,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不论是在废墟中因抢救学生而“跌倒的一跤”,还是他以总理之躯给遇难的50名师生三鞠躬;也不论他因操劳焦虑而“头发半白”,还是在北川废墟登高远眺时神色凝重、深情挥别……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魅力”,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给人以动力、以爱心、以希望。期盼各级官员以总理为范,思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求,把执政为民、灾后重建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夺取全面抗震救灾新胜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