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专栏文集  >  陈海荣
为什么急于表态“泄密不可能”
稿源:   2008-06-11 15:19:02报料热线:81850000

  苏丹黑

  深圳全市的孕产妇信息库已然发生泄露,并且每月“滚动更新”,累计每年泄露的孕产妇个人信息达10万余例!而令人更加咋舌的是,日前不法分子还将预产期在今年3月至8月、共计4万多条信息制成“泄密光盘”销售,每条信息0.3元,一张光盘1.2万元一口价销售!(6月10日《南方都市报》)

  这些年来,“信息就是金钱”的经营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和买卖特定公民的个人资料,从中渔利和发财,自然也不再是什么隐藏至深的秘密了。而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媒体曝出“深圳4万孕产妇资料被打包卖”的消息后,当地一家有权及时动态掌握全部此类信息的管理部门,却不是闻风而“急”,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严密排查,寻找可能的漏洞。偏偏摆出一付永远不会出错的样子说,“我们部门泄密,这不可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深圳孕产妇信息的“泄密光盘”已经成为一些商家的“抢手货”,面对问题,最应采取的措施,我想绝不该是首先推脱自身的嫌疑,而是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在此基础上,或是防患于未然,或是亡羊补牢,把防止信息泄露的工作做得更周全更严密,才是公众希望看到的表现。事实上,一“疑”当前,有关部门一味地表白自己“泄密不可能”,除了留给外界对所出现问题的遑顾左右和避重就轻,恐怕也是无补于“社会信任”的丝毫确立与加深。

  实事求是地说,像深圳“泄密光盘”那样的新兴“商品”,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就难免有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去收集加工和制作销售。而泄密的途径,除了人为交易,也不能排除利用其它手段偷盗获取。稍早就有报道称,今年5月份,香港连续爆发了1.6万名病人资料、16万银行客户资料、4.4万市民个人资料等泄密事件。至于许多地方的市民购买商品房之后,其私人通信工具迅速成为众多装修商的骚扰目标和对象,可谓早就见怪不怪了。凡此种种的现象产生后,市民百姓最想要的回答和说法,不是相关企业和负有监管职责部门信誓旦旦地宣称“不可能泄密”,而是要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有效治理和打击这类违规违法行为,别让老百姓入了信息库,遭遇“信息苦”!

  从来就有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的说法。我想,针对类似深圳“泄密光盘”这样的非法勾当,如果循着“光盘”买主的线索追查下去,要挖出最终的泄密源头,似也并非如大海捞针那般困难。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一些地方出现不法“信息交易”、“信息买卖”的苗头和倾向后,究竟有多少个“有关部门”愿意通力合作,跟踪追击,查出“上线”?

编辑: 朱宗建纠错:171964650@qq.com

为什么急于表态“泄密不可能”

稿源: 2008-06-11 15:19:02

  苏丹黑

  深圳全市的孕产妇信息库已然发生泄露,并且每月“滚动更新”,累计每年泄露的孕产妇个人信息达10万余例!而令人更加咋舌的是,日前不法分子还将预产期在今年3月至8月、共计4万多条信息制成“泄密光盘”销售,每条信息0.3元,一张光盘1.2万元一口价销售!(6月10日《南方都市报》)

  这些年来,“信息就是金钱”的经营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和买卖特定公民的个人资料,从中渔利和发财,自然也不再是什么隐藏至深的秘密了。而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媒体曝出“深圳4万孕产妇资料被打包卖”的消息后,当地一家有权及时动态掌握全部此类信息的管理部门,却不是闻风而“急”,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严密排查,寻找可能的漏洞。偏偏摆出一付永远不会出错的样子说,“我们部门泄密,这不可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深圳孕产妇信息的“泄密光盘”已经成为一些商家的“抢手货”,面对问题,最应采取的措施,我想绝不该是首先推脱自身的嫌疑,而是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在此基础上,或是防患于未然,或是亡羊补牢,把防止信息泄露的工作做得更周全更严密,才是公众希望看到的表现。事实上,一“疑”当前,有关部门一味地表白自己“泄密不可能”,除了留给外界对所出现问题的遑顾左右和避重就轻,恐怕也是无补于“社会信任”的丝毫确立与加深。

  实事求是地说,像深圳“泄密光盘”那样的新兴“商品”,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就难免有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去收集加工和制作销售。而泄密的途径,除了人为交易,也不能排除利用其它手段偷盗获取。稍早就有报道称,今年5月份,香港连续爆发了1.6万名病人资料、16万银行客户资料、4.4万市民个人资料等泄密事件。至于许多地方的市民购买商品房之后,其私人通信工具迅速成为众多装修商的骚扰目标和对象,可谓早就见怪不怪了。凡此种种的现象产生后,市民百姓最想要的回答和说法,不是相关企业和负有监管职责部门信誓旦旦地宣称“不可能泄密”,而是要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有效治理和打击这类违规违法行为,别让老百姓入了信息库,遭遇“信息苦”!

  从来就有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的说法。我想,针对类似深圳“泄密光盘”这样的非法勾当,如果循着“光盘”买主的线索追查下去,要挖出最终的泄密源头,似也并非如大海捞针那般困难。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一些地方出现不法“信息交易”、“信息买卖”的苗头和倾向后,究竟有多少个“有关部门”愿意通力合作,跟踪追击,查出“上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