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广州一个普通退休老伯李广阳这几年捐赠了毕生积蓄40多万元,自己却蜗居在租来的10平方米公屋内。69岁的他,至今没用过一天空调,别人笑他是不懂享乐的“铁公鸡”,甚至笑他比低保户生活还节俭,他却毫不在意。(7月9日广州日报)
先看看老人的生活账:住在10平方米的旧平房中,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吊扇,一个果篮当作碗柜,几个破口的小碗和破损的筷子搁在里面,烧饭用的电饭锅已使用了十多年,穿的是十多年的工作服……再看看老人的捐赠账:30多万捐给慈善会,10万捐给地震灾区,捐尽毕生积蓄,只给自己剩下2万元左右的存款。
两本账,一对比,怎能不使人生出万分钦敬。什么叫乐善好施,李广阳老人给了我们生动的解释。前不久比尔·盖茨全数捐出580亿美元,一分一毫也不留给子女,被人们誉为“裸捐”。比尔·盖茨的“裸捐”令人钦佩,而李广阳老人的“裸捐”,则可以说是难以用词语形容的伟大。
很多人会说,如果我是百万富翁,我可以捐万元;如果我是千万富翁,我可以捐十万元;如果我是亿万富翁,我可以捐百万,甚至千万……但是,李广阳捐出40多万元,却没有千万富翁的前提。他捐出的40多万元,是他节衣缩食省下的毕生积蓄。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捐一次款不难,难的是捐献毕生财产。
时下有个常被提及的说法,认为中国的富人之所认吝于行善,乃是因为对捐赠实行减免税优惠的法律法规还未到位。构建激励捐赠的法律法规,当然必要。但如果以为有了这个制度,就能让富人慷慨解囊,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多寡,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李广阳老人捐款40多万元,难道是因为获得了减免税优惠?
为李广阳老人的爱心感动,并不是鼓吹人人都来“裸捐”,即使富豪,也只须有多捐款多行善之心而无须一定要有“裸捐”之行。40多万元是看得见的物质财富,但是李广阳老人更给了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老人义举更深刻的意义,乃是弘扬了隐含在我们文化深处的“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美德,并且给我们树起了观照自我的镜子。
慈善捐赠不是道德勒索,不能强求,从本质意义上讲,爱心也无法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然而一个普通老人捐出的40多万元毕生积蓄,与一年赚几个亿的富豪捐的数十万元,两者的份量真的一样重吗?至于那些财富榜上频频露面,慈善榜上频频缺席的富豪,在李广阳老人面前,真的还能心安理得吗?
编辑: 吴金金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