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智
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问题。说其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暑假本意就是“假”——“假期”的“假”。现在成了问题,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把暑假当成了一次附加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参加这培训那培训。在我看来,这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教育整体有点浮躁的一种表现。短期看,很美很有效,长期看,却未必。
回到暑假的根本,让孩子放开来玩才是。依我看,暑假“夏令营”,孩子前进的方向是——
向老家进发。在都市中的家长,根多在“外地”而不是在工作生活的“本地”(此地)。根在故乡,不仅意味着家长这一代,也意味着至少顺延一代。“家长”这一代的下一代,根还会相当紧密地扎在故乡的土壤里。有意识地让下一代在故乡(老家)吸收传统的“营养”。这叫熏陶,认祖归宗的熏陶。暑假来临,让孩子到老家去,在亲戚家聚、和故乡的亲人亲、和故乡的孩子玩,不亦乐乎!
向农村进发。翻开三代资料一查,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祖辈都在农村。平时,让都市里的孩子吃顿“农家菜”,图的是新鲜。现在暑假到了,如果有条件,让孩子在农村住上一段时间。孩子在“广阔的天地”是大有可玩、大有可乐、大有可获的。这就不是简单图个新鲜了。往小了说,是让孩子知道天地有多大:除了城市、除了旅游景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往大了说,是让下一代对中国农村、进而对中国国情,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基础(当然,在老家、在农村,孩子的安全是个问题,要加倍注意)。
关注当下,不少家长借假期的机会,让孩子走向“繁华”,比如香港游之类。这叫开眼界。有条件去看一看玩一玩,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我个人觉得,明天会更好,社会向前会越来越繁华,孩子将来可看的繁华是不会缺的。可能缺的是对大自然、对农村、对“根”的感性认识。亲近大自然、走向老家,走向农村,其实也是开眼界。而这样的开眼界,对身在城市的孩子的人生更具影响。
向老家、向农村,根本目的在于,把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在玩中快乐。这样度假,不是等于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吗?这个“营”不是更大、更有趣味吗?如此,孩子暑假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快乐的假期,还有一段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
编辑: 吴金金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