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吉林一女生考上北大后,全家人决定在北大附近租房4年陪读。7月7日下午,这样一份求租广告张贴在北大校园后,引发了北大学生的热议。(《京华时报》7月10日)
看到这则新闻,该校一名大学生说,家长陪孩子来校报到是可以理解的,但全家安营扎寨四年不走,实在不妥;教育专家则称,父母对孩子过分依赖。不过,在解读这则新闻之前,恐怕不能放过新闻的细节。事实上,这位吉林女生的父母并非都在吉林,她的父亲其实本就在北京工作,母亲则留在吉林陪她读中学。如今女儿考上北京的大学,既然一家三口中的父亲、女儿都在北京了,母亲过来全家团聚,应该说完全符合人之常情。至于租个离女儿所在的大学近一点的房子,从生活方便的角度考虑也无可非议,换了谁租房子,会舍近求远呢。事实上,相对这位从吉林来北京上大学的女生,北京的学生上北京的大学的现象恐怕要更加普遍,假如按照质疑者的逻辑,岂不是那些大学与家同城的大学生,都将缺乏自立能力,都有涉嫌过度依赖不成。不可否认,父母与孩子的大学在同一城市,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自然会多一些,照顾起来也要比在外地方便些,但这并不能成为学生自立能力差的理由,只要家长的照顾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只要不是一切包办式的溺爱,家与大学同城的学子们同样可以实现能力亲情两不误。从这个意义上说,吉林父母“陪女儿读书”,不过是一个特殊家庭合乎自身利益的生活选择罢了,他们的选择更应得到理解和尊重,而不该拔高到“家长过度依赖孩子”甚或“当代大学生不自立”的层面上进行过度阐释。
当然,尽管“陪读”与“溺爱”并不直接相关,至少就这个家庭的陪读选择来说不乏其合理性,但是现如今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孩子上了大学,依旧衣食住行家长全包的,也的确并非个例,这样的情形,当然就需要质疑,值得反思。应该说,孩子确实是需要关爱的,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作为父母,也的确需要为他们的培养投入相当的精力。不过,父母家长侍奉左右、一切包办的做法,显然是做过了头。尤其是当孩子上了大学依旧舍不得放手的父母们,无疑更需反思。通常来讲,上大学的正常年龄应该达到18岁,这个年龄恰恰是成人与孩童的分界线,假如孩子们的生活确实需要家长更多的照料的话,那么作为成人,却需要具备包括自我照料在内的各种独立生存能力。事实上,家长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孩子永久的庇护伞,花朵也终究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阳光和风雨。既然如此,过度的呵护,其实并不利于花朵们的健康成长。因此,真正爱护子女的家长,更应该有意识的锻炼他们的独自生活与自理能力,而上大学,过集体生活,则正是一个最佳的锻炼契机。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锻炼自理能力也是“上大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鸟爸妈为了让雏鸟锻炼翅膀,会把雏鸟推出鸟巢,看似狠心,但却不失为真爱的体现。相形之下,假如孩子上大学,依旧不放心,非无时无刻侍奉左右,陪太子、公主上大学的做法,恐怕恰恰在剥夺孩子学习飞翔,锻炼羽翼的良机。
综上所述,“父母举家陪读”事件还需具体分析,并不能被想当然的过度阐释。但孩子成人,依旧过度溺爱、一切包办的现象,的确是值得反思与纠偏的。
编辑: 吴金金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