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评论排行
群体突发性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07-29 09:42:53报料热线:81850000

  郭根群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群体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当然,这在社会转型期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不少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或者说是可以减轻其危害程度的。这些群体突发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必定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是,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并不矛盾,两者是一致的。但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他们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为了突出自己的个人政绩,他们往往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为代价,大搞形象工程。对一些污染企业听之任之,以罚代管,其实质是背后纵容、暗中保护。对受害群众的上访敷衍塞责,一推了之,久而久之,积怨太深,留下后患。许多信访、集访和酿成的群体突发性事件就是由此引发的。

  二是,不能深入群众,缺乏信任度。近几能来,领导干部塌下心来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和普通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的越来越少,他们把召开座谈会、三级干部大会、节日走访作为深入群众的主要方式。看起来宣传报道的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形式主义的那一套。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二手甚至是三手资料,决策起来不符合实际,但其咨询参谋机构会为此拍手叫好,因为这些信息和做法都是他们提供和策划的,这就有了“屁股指挥脑袋”的说法。但是群众对此往往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感,因为这些决策不符合实际。时间长了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就缺乏信任,有些群众遇到某些敏感的问题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加之背后有坏人挑拨离间,就很容易产生干部与群众的对立情绪、群众与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对峙的局面,最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贵州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就是因为干部与群众互不信任,由一件小事引发的群体突发性事件。

  三是,不能艰苦奋斗,“三公消费”比较普遍。近几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两个务必,“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旅游”,在一些地方党政机和事业单位比较普遍、比较严重的存在着。它好比是我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个“肿瘤”,人民群众包括党政机关的同志都看的很清楚,但是,几经整治不见成效,甚至有的地方愈演愈烈,几乎是没治啦。别的咱不说,就“三公消费”这一条,伤害了多少老百姓的心?影响了多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四是,不能以身作则,缺乏号召力。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有的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有的比工资比待遇就是不比贡献。有的在会上讲清正廉洁,在会后搞贪污腐败。在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些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你给我的儿子安排一个编制,我给你的儿子提拔一级职务;在一些国有企业,有的领导干部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他们在重要岗位用自己的亲属武装到牙齿,苦、脏、累的岗位都是咱工人阶级;在一些农村,实际存在着村干部的“世袭制”和“终身制”。这是一种原始的不正常的家族治村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更不利于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这就等于在村干部与村民中间人为的挖了一道鸿沟。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还有什么号召力,群众能信任这样的干部吗?缺乏信任就容易造成不满和误会,如果积怨太多矛盾就会激化,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可能引发上访和冲突。

  五是,不能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过早的投入警力。我们的信访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在信访局长的配备和使用上还不够解放思想,都把他们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配备,造成这些信访局长只能被动接待上访群众,不能有效地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也必须层层汇报,往往延误战机,形成隐患。他们发现群众到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业集体上访,不能做艰苦细致的疏导工作,而是过早的投入警力促使矛盾更加激化,酿成群体突发性事件。

编辑: 吴金金纠错:171964650@qq.com

群体突发性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07-29 09:42:53

  郭根群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群体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当然,这在社会转型期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不少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或者说是可以减轻其危害程度的。这些群体突发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必定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是,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并不矛盾,两者是一致的。但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他们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为了突出自己的个人政绩,他们往往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为代价,大搞形象工程。对一些污染企业听之任之,以罚代管,其实质是背后纵容、暗中保护。对受害群众的上访敷衍塞责,一推了之,久而久之,积怨太深,留下后患。许多信访、集访和酿成的群体突发性事件就是由此引发的。

  二是,不能深入群众,缺乏信任度。近几能来,领导干部塌下心来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和普通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的越来越少,他们把召开座谈会、三级干部大会、节日走访作为深入群众的主要方式。看起来宣传报道的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形式主义的那一套。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二手甚至是三手资料,决策起来不符合实际,但其咨询参谋机构会为此拍手叫好,因为这些信息和做法都是他们提供和策划的,这就有了“屁股指挥脑袋”的说法。但是群众对此往往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感,因为这些决策不符合实际。时间长了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就缺乏信任,有些群众遇到某些敏感的问题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加之背后有坏人挑拨离间,就很容易产生干部与群众的对立情绪、群众与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对峙的局面,最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贵州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就是因为干部与群众互不信任,由一件小事引发的群体突发性事件。

  三是,不能艰苦奋斗,“三公消费”比较普遍。近几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两个务必,“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旅游”,在一些地方党政机和事业单位比较普遍、比较严重的存在着。它好比是我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个“肿瘤”,人民群众包括党政机关的同志都看的很清楚,但是,几经整治不见成效,甚至有的地方愈演愈烈,几乎是没治啦。别的咱不说,就“三公消费”这一条,伤害了多少老百姓的心?影响了多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四是,不能以身作则,缺乏号召力。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有的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有的比工资比待遇就是不比贡献。有的在会上讲清正廉洁,在会后搞贪污腐败。在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些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你给我的儿子安排一个编制,我给你的儿子提拔一级职务;在一些国有企业,有的领导干部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他们在重要岗位用自己的亲属武装到牙齿,苦、脏、累的岗位都是咱工人阶级;在一些农村,实际存在着村干部的“世袭制”和“终身制”。这是一种原始的不正常的家族治村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更不利于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这就等于在村干部与村民中间人为的挖了一道鸿沟。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还有什么号召力,群众能信任这样的干部吗?缺乏信任就容易造成不满和误会,如果积怨太多矛盾就会激化,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可能引发上访和冲突。

  五是,不能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过早的投入警力。我们的信访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在信访局长的配备和使用上还不够解放思想,都把他们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配备,造成这些信访局长只能被动接待上访群众,不能有效地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也必须层层汇报,往往延误战机,形成隐患。他们发现群众到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业集体上访,不能做艰苦细致的疏导工作,而是过早的投入警力促使矛盾更加激化,酿成群体突发性事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