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8月1日消息(记者孙世云通讯员程晓军)宁波镇海港地处“浙东门户”,有国内最大的高危化工码头和浙江省内最为复杂的杂货码头,得天独厚的国际航运水道,使得这里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海防的安保任务十分艰巨,而驻守镇海的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任务繁重,他们全力以赴,构筑三道防线,在镇海港布了一道道奥运安保的“铁桶阵”,护佑港区平安。
据了解,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成立于1984年5月,担负着宁波港金塘锚地、七里锚地、镇海港区及化工园区的安全稳定任务以及出入境船舶人员的边防检查、监护和管理任务。近几年来,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出入境边防管理系统文明窗口”称号,被国务院口岸办评为“口岸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008年申报“全国青年文明号”。先后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人被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授予“十佳边防卫士”称号,186名同志荣立三等功。
高科技手段保“镇海港”平安
化工区有“车禁”守门,外轮靠港有“电子眼”盯着,要节约报检时间更有“网络”服务,浙江宁波镇海港以高科技的服务和管控来提升边检能力,保证港口边境的一方平安。
4月21日上午,航修厂朱师傅要到化工码头修理一条外轮,车到化工区大门,就被“卡”在了门外,他不免有些嘀咕。此时,两名边检官兵向他敬礼,告诉他新近安装了“门禁”电脑检查系统,没有登记或办理IC卡的任何车辆都会自动被拦阻。
“化工区是高危敏感区,如果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控制系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以前都是靠人工来管控,劳动量大,还容易留下盲区,门禁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站长戚建杰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宁波边防检查站针对口岸管理任务重与警力不足的矛盾,加大科技装备投入,运用科技手段,优化勤务模式,把港区门卫、边检卡口、外轮靠泊点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实施一体化管理。一是“车(门)禁”系统守卫。该系统犹如“火眼金睛”,能够对所有进出港区车辆和人员进行身份验证,通过读卡识别功能调取车辆资料,从而“过滤”出企图蒙混过关的车辆和人员。二是电子探头显威。整个港区安装27个“电子眼”,覆盖所有开放泊位,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控。所有到港船舶靠泊离泊、人员上下情况一览无遗,遇有异常情况可以随时报警。三是巡视巡查震慑。以一线执勤点为依托,采用机动车、自行车和徒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网格化机动巡查,有效震慑不法分子的任何企图。
目前,随着奥运的临近,安保任务更加繁琐。镇海分站为了确保奥运安保万无一失想了很多办法:检查科撤出机关,全部到执勤一线的管理中心实行现场办公,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开展了集中“大排查”,对重点作业区、作业工人居住区、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地及进出港车辆,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全方位的排查。对常年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化工区码头以及封闭条件差的杂货区码头进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检查。
在基础大排查工作中,他们将重点人口、无业人员、重点航线、重点船舶的船员和重点区域人员等五类重点人员作为走访对象,主动收集掌握情报信息,确保管理不失控。
7月13日,4名不法分子分子沿着海边滩涂翻越化工区的铁丝网,刚进入港区,就被监控探头“照”了个正着,正在巡查的边检官兵接到监控室命令,迅速赶往指定地点将四名可疑分子抓获,移交给闻讯赶来的港区派出所民警处置。据了解,由于建立口岸协作机制,原本治安形势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的港区,近年来治安案件却以年均13%的幅度在下降。今年上半年,仅处理违法违规事件8起13人次。
坚持部队化与执法化的良好融合
在采访中,很多官兵告诉记者,在镇海分站,战士们的训练素有魔鬼训练之称,在很多新战士没有分配到边检站之前都听说过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训练的艰苦。
近几年来,分站党委狠抓自身建设。同时,坚持“以训练促管理、以训练提升战斗力”的思路,开展了适应性训练、武术散打、警棍盾牌操等多个特色训练项目,提高官兵的训练兴趣和热情。2004年,所属监护中队荣获了全省大练兵比武中队类团体第一名的佳绩,2007年,分站特勤分队荣获全省特勤分队比武团体第二、五个单项第一的佳绩。
宁波港的七里锚地,是该港口的主要锚地之一。6月1日凌晨,刚从日本神户载满废旧金属的柬埔寨籍“金华5号”货轮,成为七里锚地一停留客。令船员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原本过一夜就打算离开的,却在凌晨遭遇了10名窃贼。
当天凌晨零点40分,“金华5号”值班水手毛志敏听到货轮右舷处传来一阵马达声———由远至近,戛然而止。毛志敏快速向右舷靠拢。这时,一把梯子已伸了上来,挂住了船舷。只见10个人,手里都带着家伙,有长铁棍、大刀。
船长与水手毛志敏商讨了一番后,决定先报警,凌晨3时05分,海警二支队和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的官兵们在接到报警后紧急出动,乘海警33043艇赶到“金华5号”,来了个“瓮中捉鳖”,将这伙窃贼全部抓获。只是那个放风的窃贼,趁人不备掉转船头开溜了。
几年来,镇海分站的官兵们有了过硬的业务的实战技能训练,使日常的严格执法有了很好的基础。在镇海港辖区,他们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防范、打击偷盗行为的排查工作,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有力的维护了镇海港的安全稳定,提升了港口的形象,促进了镇海港的发展和繁荣。
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传唱文明新歌
视人民为亲人,视驻地为故乡。镇海分站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以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和“青年文明号”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他们与共建单位联合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街设摊,为群众修理家电、自行车、理发、体检、法制咨询、卫生清扫、植树绿化。自1998年来,他们号召站官兵每人每月少抽一包烟、少吃一盒快餐面、捐出一点钱,献出一分爱,先后扶助贫困户2户,资助失学儿童6名。
2008年正月十五,盲人李阿翠老人就80岁了。可膝下的七个子女有六个都先后生了一种怪病相继离开了她,身边只有一个比她身体还差的三儿子跟她相依为命。“阿婆,我们给你送元宵和蛋糕来啦!”伴随着这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十几名年轻的武警官兵手里拿着元宵、蛋糕和大红棉袄,兴高采烈的来为李阿婆过80大寿来了。原来这是和她结对12年的镇海分站的兵儿女们,又一次来到她身边给她来了个惊喜。1996年,双目失明的李阿婆住在镇海区后大街社区邬家弄,早年守寡,生活非常困难。镇海分站在一次与后大街社区的联谊活动中得知了李阿婆的情况,经街道办事处牵线,镇海边检分站官兵开始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义务。由此开始了分站官兵与李阿婆的不解情缘。12年来,官兵们坚持每月去看望老人,和老人拉家常,搞卫生,给老人送医送药,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此,李阿婆的日子再也不感冷清。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寒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只要老人需要的时候,就有分站官兵忙碌的身影。12年过去了,分站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老人的关怀永远没有间断过。
镇海分站以赤诚之心,青春之火,文明之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赢得了驻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如今,来往镇海港区的船舶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货物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8%,宽松和谐的口岸环境带来当地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7月31日,镇海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命名大会,授予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港城卫士”荣誉称号。
编辑: 孙世云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