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我为《一个农民的感恩日》而感动!
稿源: 天一论坛   2008-08-31 14:59:33报料热线:81850000

  慕毅飞

  8月20日,是台州三门县一个农民的感恩日。

  这个叫吴孝多的农民,10年前的这一天,因经商失败,欠下巨债;也因妻子抛下他和6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也因多方告贷,为筹集儿子的学费而遭人白眼;更因去台州医院卖血怕碰见熟人,到宁波卖血被一位无偿献血的老人训了一顿: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轻生。是一对宁波夫妇拉住了他,当场给了他3000元钱,留下一张名片,他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从那以后,吴孝多种田,经商,一步一个脚印。从2002年开始,他还清了债务,生活好了起来。于是,吴孝多想到了报恩,只因找不着那张名片,多方寻找未果。但从那年开始,吴孝多就将8月20日设为自己的感恩日。他用资助贫困学生的方式来报恩。他会在感恩日这天寄去帮扶款,他资助的5名学生,有两名已从高中读到了大学毕业。今年,通过宁波有关媒体的帮助,吴孝多找到了恩人的儿子,并得知这对夫妇已经定居国外。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为了感恩,吴他特地选择自己的第6个感恩日作为新婚的日子(8月29日《台州晚报》)。

  我的台州老乡,演绎了一个多么富有中国意味的故事啊。一切都那么的合乎情理,都那么的不出意外,都那么的能张扬一种生活的理性和生存的逻辑。我们没有自己民族的感恩节,但这丝毫不影响一个台州的农民,用他最执着的方式,书写感恩的诚挚,谱写感恩的续篇,诠释感恩的真谛,展示感恩的魅力。尤其是当世人痛感人心不古、人情浇薄、世风日下的时候,吴孝多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信与反省。

  “知恩图报”的成语,“有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民谚,“衔珠”、“投环”的典故,无不显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恩传统。尤其是“灵蛇衔珠”、“黄雀投环”的故事,更是昭告世人,蛇、雀尚懂感恩,人不能没有一点天良啊。但我们确曾丑化过感恩,把这样的人间温情,都摒弃在“革命”之外;我们也曾曲解过道德,粗暴地将“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割裂开来;我们还曾过分地渲染“做好事不留名”,其结果,必然是将“有恩不报”视为当然。当“道德银行”出现的时候,遭遇了不少的非议;当“回报”强调得跟“付出”一样重要的时候,误解分明多于理解;当有人呼吁该有自己的感恩节的时候,依然有人嗤之以鼻。有了这样的背景,一个农民的感恩日,尤为让人感动。

  吴孝多和他那感恩日的出现,证明着一个道理: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善良的人;有着感恩的文化,才是温馨的文化;充满着感恩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一个人的感恩,可能源自于他的自律;如果有无数人的感恩,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的氛围,就有可能构成一种来自于舆论与天谴的他律。一个三门农民感恩日的出现,真正的价值也许就在这里,而这,也正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新闻链接:http://paper.taizhou.com.cn/tzwb/html/2008-08/29/content_135513.htm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我为《一个农民的感恩日》而感动!

稿源: 天一论坛 2008-08-31 14:59:33

  慕毅飞

  8月20日,是台州三门县一个农民的感恩日。

  这个叫吴孝多的农民,10年前的这一天,因经商失败,欠下巨债;也因妻子抛下他和6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也因多方告贷,为筹集儿子的学费而遭人白眼;更因去台州医院卖血怕碰见熟人,到宁波卖血被一位无偿献血的老人训了一顿: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轻生。是一对宁波夫妇拉住了他,当场给了他3000元钱,留下一张名片,他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从那以后,吴孝多种田,经商,一步一个脚印。从2002年开始,他还清了债务,生活好了起来。于是,吴孝多想到了报恩,只因找不着那张名片,多方寻找未果。但从那年开始,吴孝多就将8月20日设为自己的感恩日。他用资助贫困学生的方式来报恩。他会在感恩日这天寄去帮扶款,他资助的5名学生,有两名已从高中读到了大学毕业。今年,通过宁波有关媒体的帮助,吴孝多找到了恩人的儿子,并得知这对夫妇已经定居国外。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为了感恩,吴他特地选择自己的第6个感恩日作为新婚的日子(8月29日《台州晚报》)。

  我的台州老乡,演绎了一个多么富有中国意味的故事啊。一切都那么的合乎情理,都那么的不出意外,都那么的能张扬一种生活的理性和生存的逻辑。我们没有自己民族的感恩节,但这丝毫不影响一个台州的农民,用他最执着的方式,书写感恩的诚挚,谱写感恩的续篇,诠释感恩的真谛,展示感恩的魅力。尤其是当世人痛感人心不古、人情浇薄、世风日下的时候,吴孝多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信与反省。

  “知恩图报”的成语,“有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民谚,“衔珠”、“投环”的典故,无不显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恩传统。尤其是“灵蛇衔珠”、“黄雀投环”的故事,更是昭告世人,蛇、雀尚懂感恩,人不能没有一点天良啊。但我们确曾丑化过感恩,把这样的人间温情,都摒弃在“革命”之外;我们也曾曲解过道德,粗暴地将“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割裂开来;我们还曾过分地渲染“做好事不留名”,其结果,必然是将“有恩不报”视为当然。当“道德银行”出现的时候,遭遇了不少的非议;当“回报”强调得跟“付出”一样重要的时候,误解分明多于理解;当有人呼吁该有自己的感恩节的时候,依然有人嗤之以鼻。有了这样的背景,一个农民的感恩日,尤为让人感动。

  吴孝多和他那感恩日的出现,证明着一个道理: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善良的人;有着感恩的文化,才是温馨的文化;充满着感恩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一个人的感恩,可能源自于他的自律;如果有无数人的感恩,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的氛围,就有可能构成一种来自于舆论与天谴的他律。一个三门农民感恩日的出现,真正的价值也许就在这里,而这,也正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新闻链接:http://paper.taizhou.com.cn/tzwb/html/2008-08/29/content_135513.htm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