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评论排行
好生不如差生知恩图报怎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09-12 13:03:00报料热线:81850000

  罗瑞明

  “老师,这是我从乡下带来的土鸡蛋,送给您补补身体……”昨日一早,武汉市第39中退体的李老师,就收到了她教师节的第一份问候。送出这份问候的,是她多年前教过的一名调皮男生。当年那个叛逆难驯的男生小章,已经35岁,早为人父了。这些年来他一直与老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9月11日《楚天都市报》)

  任何一个老师,都巴不得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更企望教过的学生对自己有感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习好的学生更应知书达理,常回校看看,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多一点慰藉。可这却成了个问题,大多数当年在学校备受瞩目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后就失去联系了。即使老师主动与事业有成的毕业生联系时,却未受到礼遇,对方语气客气而陌生,挂掉电话从此不再联系。与之相反,不少教师坦言,曾经令他们感到脸上无光的学生,在毕业后却一次次地温暖着他们的心。

  按说在校学习好,常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称赞的学生,后来又没有辜负期望,考上了大学以至到了社会也很有出息,这些学生应该说是学习、品行兼优者,更懂得知恩图报,但为什么对师生情那么的淡漠?无非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人上了大学,工作确实比较忙,没在意去看望老师,无意中给疏忽了。二是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往往都远走它地,身在异处,自然与母校的联系就少。三是学习好拔尖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即使有些好学生牢记师生情,能够去看望老师,但与学习一般或差的学生比起来就显得少了,这从人数上给老师们一个好学生不如差学生讲感情的感觉。但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人认为自己能考上大学,有出头之日是自己的本事,是自己干出来的,是自己“闯”出来的,随着名气的增大,环境的改变,变得飘飘然,有的不要说是老师,就是连自己的父母也看不惯。

  而原来在校的一些差生,在校时,老师们往往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口婆心地劝导、跟孩子讲道理,每天都会“过几招”,情感交流多,当学生懂事后,感恩之情就会在心底滋生。再则,毕业后他们大都在本地,与母校的距离近,与老师见面的机会也多,因而显得更亲近。

  其实对老师有没有感情,在校的学习好差并不是主要原因,而在于各人的思想境界,好的学生也有讲良心的,差的学生也有不讲良心的。老师们之所以发出“好生不如差生知报恩”的感慨,主要在于心理的不平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普通学校的教师往往会把全部关爱倾注到几名所谓的“尖子生”上,如果这些“尖子生”日后成功了,而又在情感上忽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的话,不少老师在心理上就会失去平衡。

  话又说回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原来的好学生,甚至“三好学生”,以后不知道知恩图报,这是谁的责任?说明“育智”与“育德”本末倒置,“高分数”与“好学生”划上等号是始作俑者,从中折射出教育者的责任:学校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优劣,学校要不要加强感恩方面的教育,师生关系到底怎样才是和谐、融洽的等等问题,这些都值得反思。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好生不如差生知恩图报怎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09-12 13:03:00

  罗瑞明

  “老师,这是我从乡下带来的土鸡蛋,送给您补补身体……”昨日一早,武汉市第39中退体的李老师,就收到了她教师节的第一份问候。送出这份问候的,是她多年前教过的一名调皮男生。当年那个叛逆难驯的男生小章,已经35岁,早为人父了。这些年来他一直与老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9月11日《楚天都市报》)

  任何一个老师,都巴不得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更企望教过的学生对自己有感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习好的学生更应知书达理,常回校看看,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多一点慰藉。可这却成了个问题,大多数当年在学校备受瞩目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后就失去联系了。即使老师主动与事业有成的毕业生联系时,却未受到礼遇,对方语气客气而陌生,挂掉电话从此不再联系。与之相反,不少教师坦言,曾经令他们感到脸上无光的学生,在毕业后却一次次地温暖着他们的心。

  按说在校学习好,常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称赞的学生,后来又没有辜负期望,考上了大学以至到了社会也很有出息,这些学生应该说是学习、品行兼优者,更懂得知恩图报,但为什么对师生情那么的淡漠?无非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人上了大学,工作确实比较忙,没在意去看望老师,无意中给疏忽了。二是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往往都远走它地,身在异处,自然与母校的联系就少。三是学习好拔尖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即使有些好学生牢记师生情,能够去看望老师,但与学习一般或差的学生比起来就显得少了,这从人数上给老师们一个好学生不如差学生讲感情的感觉。但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人认为自己能考上大学,有出头之日是自己的本事,是自己干出来的,是自己“闯”出来的,随着名气的增大,环境的改变,变得飘飘然,有的不要说是老师,就是连自己的父母也看不惯。

  而原来在校的一些差生,在校时,老师们往往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口婆心地劝导、跟孩子讲道理,每天都会“过几招”,情感交流多,当学生懂事后,感恩之情就会在心底滋生。再则,毕业后他们大都在本地,与母校的距离近,与老师见面的机会也多,因而显得更亲近。

  其实对老师有没有感情,在校的学习好差并不是主要原因,而在于各人的思想境界,好的学生也有讲良心的,差的学生也有不讲良心的。老师们之所以发出“好生不如差生知报恩”的感慨,主要在于心理的不平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普通学校的教师往往会把全部关爱倾注到几名所谓的“尖子生”上,如果这些“尖子生”日后成功了,而又在情感上忽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的话,不少老师在心理上就会失去平衡。

  话又说回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原来的好学生,甚至“三好学生”,以后不知道知恩图报,这是谁的责任?说明“育智”与“育德”本末倒置,“高分数”与“好学生”划上等号是始作俑者,从中折射出教育者的责任:学校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优劣,学校要不要加强感恩方面的教育,师生关系到底怎样才是和谐、融洽的等等问题,这些都值得反思。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