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
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后,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9月9日即组织开展调查,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已开始组织对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结果将及时公布。与此同时,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也已采取相应措施。(9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孤立地看待这些措施,我们不能不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但当把它放到一个连续的过程或系统时,就让人怀疑这种举措的有效和真诚。甚至怀疑,它不过是一个推脱责任转移视线和应景的作秀罢了。
现在初步查明,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因此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这种奶粉受到污染。而三鹿公司日前也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目前市场上大约还有700余吨。这就让人顿生疑问。首先,三鹿公司通过“自检”,就能发现三聚氰胺污染,可见检验过程并不高难。那么请问厂家,产品质量又是如何把关的?何以能让可以造成泌尿系统结石的化工原料污染奶粉,而且是专供婴幼儿食用的奶粉。被污染的奶粉,又怎能通过检验、入库、出库的诸多环节流入市场?这种情况,恐怕绝非意外,只能用极度“混乱”加以解释。其次,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部门,为什么总是等到出了事了才能发现、才去监督,这其中哪里有一丝一毫的重视影子?
记得4年前,阜阳毒奶粉造成“大头娃娃”不幸丧命的悲剧曝光之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经要求,各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产品标签的标示内容。把食品名称,配料表,热量,营养素,净含量,乃至制造者的名称、地址悉数纳入。想必三鹿也照此办了,但结果如何,看看“结石”就可想而知。试问,如果企业都如此地忽悠政府忽悠百姓,这样的管理还有何用?
这些年,一桩桩不幸事件,就是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接连发生的,有的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倘若现在的问责程序和问责机制不加改变,仍然是事后重视、彻底调查、严肃处理、举一反三,事故——调查——处理——事故的怪圈,就会一直滚动,难以停步。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某某部”,改做“某某善后部”的好。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