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继三鹿等奶粉查出问题后,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蒙牛、伊利、光明等一批液态奶也含有“三聚氰胺”。昨日,记者在北京一些超市看到,许多奶制品都在进行买2赠1、买1赠1的降价促销,但销售依然不佳。(9月22日北京商报)
在危机临头的时候,不少奶制品企业希望以降价阻住销售颓势。但是在消费者的愤怒与拒绝面前,这个希望又是何等地苍白。尽管买2赠1甚至买1赠1斤,市民却还是不领情。北京超市中的情景,是许多地方的缩影——因信任危机引发的牛奶困境,发人深省。
一个问题产品祸害一个行业,甚至毁掉一个行业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前已多次见到,这一回又在奶制品事件中重现,再一次令人触目惊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规则,是每一个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品牌也罢,企业也罢,一旦被失信腐蚀,不是元气丧尽,奄奄待毙,就是陷入灭顶,万劫不复。可叹的是一些企业总是将自毁其事的悲剧演了又演——即使是源远流长的名牌企业,只要失信,也一样前功尽弃,三鹿集团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就事论事,这是奶品行业的一场地震,然而却同样可以作为各行各业的殷鉴。如果说三鹿东窗事发,是挤破了全行业的一个“脓包”,那么奶制品行业的地震,其实更是折射出,信用的缺失今天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公害。中国目前每年新增数十万个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生也匆匆,死也匆匆,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一阔脸就变”。另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00多亿元。有专家称,目前消费者对奶制品市场失去信心只是暂时的,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不想说这个说法不合情理,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市场,还能经得住几次折腾?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