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城事热线:城管事业辉煌30年系列三
2008-12-11 09:1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直播时间12月11日14:00--15:00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嘉宾在《城事热线》节目现场

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陈文金

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30年里,宁波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服装的变化、街景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等等,无不昭示着宁波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所焕发的新的活力。

  宁波在变化,与城管事业息息相关,正是他们对于城市容貌的“修理维护”,对城市“软”、“硬”设施的建设,让宁波看起来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所以,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城管事业辉煌的30年。那么,在这30年里,宁波的市政设施总体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宁波的市容30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城市排水系统这么多年来有了哪些的变化?......那些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设施,都是怎么样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的呢?城管在这期间做出过哪些努力的呢?

  12月11日下午2:00至3:00,中国宁波网《城事热线》节目组将邀请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陈文金和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与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直播时段,您可以拨打《城事热线》的热线电话0574-87796310参与节目。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城事热线,我是主持人小叶。

  本期节目是城事热线城管系列辉煌30年的第三期,在上两期的节目当中探讨了灯光、桥梁、供水、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今天请来了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 陈文金;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

  首先请陈处给我们介绍一下环卫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

  陈文金:市容环卫是改革开放30年变化很大,我先介绍一下环卫行业基础设施发生的变化。从原来粗放型以人工为主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讲一下车辆变化,1978以前环卫工人用的保洁车基本上是板车,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几次的改进,现在用的都是统一玻璃钢保洁车,对城市的形象、环卫工人形象提高起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垃圾运输车,以前是卡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没有密闭式的,也没有自动升降液压装置,比较粗放。现在都是压缩式的,密闭型的垃圾运输车,对于清洁城市防止二次污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就是从果壳箱,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处理厂,果壳箱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市区里面没有几个,到我们今年城区里面有上万个,今年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老三区有32条道路重新更新了2111个环保型的分类垃圾果壳箱,档次是比较高的,每个大概价值1000元左右。垃圾中转站,改革开放之前是垃圾池,然后用船运到农村做肥料,经过30年的建设,我们市区里面有现代化的压缩中转站有25座,能够使城区里面每天产生将近2000多吨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第三点我们的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填埋场和焚烧场,现在我们市区里面就有两座现代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无害化处置能量达到了2900吨/天。我们可以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在宁波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了98.38%,应该说处理率是比较高的。

  第三个设施方面就是公共厕所,原来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区的公共厕所只有73座,市民上厕所很不方便,到了80年代达到了113座,到了2007年底达到了335座,这还是环卫管理的工程,还不包括社会开放的厕所,这些数量多了,在一个档次也高了,很多二类以上公厕水冲厕达到了好的要求,特级的厕所卫生标准、服务的要求都非常高。有些厕所跟宾馆的差不多,比家里面的卫生设备还要好,还要干净,应该说发展变化很大。还有机械化清扫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光洗路的环卫专用车辆已经达到了620辆,其中机扫车和洗路车达到了70多辆,机扫和洗路的面积达到了932万平方米,对于我们提高城市的清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刚才说的变化,我概括为两方面,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一方面是清扫工具的变化,比如说原来的板车演变到自动的机扫车,另外就是人性化的管理,以前提到公厕,都是跟脏和乱联系到一块儿,现在的可能比家里还打扫得还干净,这30年的变化是不是也是思想上的变化?

  陈文金:尤其是对公厕,不仅是设施上面发生了变化,档次提高了、干净了。服务方面我们也是向人性化方面发展和提高,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人管,有人管了以后就变成了收费管理。现在市区里面所有的环卫公厕都是免费开放,而且达到了专人管理,管理越来越规范,管理人员的着装统一,有上岗证,制度上墙,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服务时间是按照居民的需求,现在市区有82座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其他的都达到了18小时以上开放,在管理的理念上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持人:其实也是思想决定了行动,也是点滴之间,就发生了变化,可能说30年的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慢慢的积累起来的。我刚才注意到垃圾分类当中有一个果壳箱的变化,现在投放的果壳箱全市有多少?

  陈文金:现在的果壳箱分六个区算起来有1万多个。

  主持人: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一笔投入,我记得7-8月份有一种新的果壳箱,分类垃圾箱,是不是投资也挺大?

  陈文金:78年的时候果壳箱才78个,现在有上万个了。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的时候,我们又对果壳箱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形状更加新颖,材料也更加环保、耐用。以前果壳箱的价格大约是300-500块钱一对,现在达到了1000元一对。在功能上也非常的齐全,有分类的,有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还可以放废旧电池,还有放烟灰的设施。这对城市的市容市貌,我们宁波城市发展得这么快,这跟宁波城市的市容市貌比较匹配,也比较适合,现代行业管理上设备的需要分类。在一个对于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都有宣传和实际上的作用。

  主持人:其实宣传环卫意识和分类意识就是一个环保的意识,在文明创建的时候推出来就是趁热打铁,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为。

  我们刚才说到垃圾分类的问题,垃圾分为很多类,大家接触到最多的是餐饮垃圾的问题,我不知道环卫处对餐饮垃圾的处理是不是有专门的这样的一个分类呢?

  陈文金: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宁波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来说还是做到了前面的,餐饮垃圾我们通过分类,把它变废为宝,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前些时间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在宁波召开了一个研讨推广会,推广宁波市餐饮垃圾的管理、收集、处置的这个做法。原来都是被养猪的饲养户,收集过去养猪,猪肉人吃了以后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有一个是“地沟油”搀入了食用油里面,小的餐饮店都用这些油,有的造成了很大的危害。2006年我们市政府很重视,专门颁布了《宁波市餐饮管理办法》,我们逐步形成了集中收用、专业处置、市场化运作餐饮垃圾的处置模式。从06年到现在将近两年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的把餐饮垃圾和生活垃圾当中分离出来,近两年来已经收了餐饮垃圾有64100多吨,生产出符合生物蛋白原料6539吨,生产出工业用油1296吨,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929万,较好的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标,应该说这项上的分类是比较成功的。

  主持人:其实餐饮垃圾在我心目当中就是泔水,我还不知道它有那么多的利用价值,还能变废为宝,摄制是创造出这么大的工业价值。30年当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利用科技成果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

  陈文金:垃圾是被闲置的宝贝,通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卫行业方面像餐饮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还不少。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比方说市区里面有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前是填埋,填埋不能产生什么效益,通过焚烧发电以后,像章峰林(音译)、镇海(音译)两家焚烧发电厂,从电能这方面创造的价值也非常大,以前是没有的,是空白的,具体的数据没有统计过。

  还有一方面宁波废品回收,这方面尽管不是环卫组织实施的,但是通过营造产值,产生了很大的价值。市区里面尤其是老三区里面,形成了废品回收的网络,把纸板、玻璃、纺织品等有用的塑料制品,通过回收网络进行回收,回收以后提取有用的资源,对现在国家资源紧缺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在环卫方面,从垃圾堆里面找宝贝,变废为宝,通过改革开放30年利用量越来越高,我相信改革开放30年以后,下一阶段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会更高、更大。

  主持人:就像陈处说的垃圾是被闲置的宝贝,它也是有被利用价值的,让它重新焕发出活力的,给我是这样的感觉。说到环卫离不开一种人群,那就是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在这30年当中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环卫工具也是环卫工人来使用的,陈处也给我们介绍一下是不是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陈文金: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变大,1978年的统计显示,我市的环卫工人只有501个,这里面说明了市环卫处只有44个人,车队有39个,收费场有98个,江东区有67个,江北区有62个。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市区的环卫工人已经发展到8200个,人增多了,是我们保洁的面积大了,通过人的增多,我们可以看出宁波的城市发展速度之快,现在人数比原来增加了7299个,数目是非常庞大的,还不包括市场化的队伍,比如像三乱,这些都是市场化运作的,像餐桌化、企业化收购都是社会上公司经营的,这些人员还没有算进去。

  第二个从环卫工人对象上讲,性质上讲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环卫工人没有人做,做环卫工人是很丢人的,提到粪便、垃圾、臭气、灰尘打交道,地位很低。过去进到环卫行业,都是老弱病残,还有改造的人。现在慢慢的发展,这个环卫行业是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后环卫工人尤其是一线的保洁工,主要是由农民工为主的。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政府对环卫外来工的,无论是劳动环境、社会保障、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也好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现在环卫外来工待遇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精神上的,典型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像江北环卫养护中心保洁工徐辉,他就是安徽到宁波打工的临时工,通过在宁波几年的工作努力(8年),按照他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宁波市的劳动模范、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十大务工明星。应该说他在环卫行业里面他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对促进整个环卫队伍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环卫人员队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在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现在环卫队伍里面像高中、大学生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按我们处里面编制来算有65个,现有有66个人,大专以上要占到将近80%,还有高级工程师级的有5个,这方面的人才素质在不断提高,还有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信环卫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我们环卫队伍的素质会随着环卫事业的需要也会提高。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徐辉是不是“徐式扫地法”的发明者?

  陈文金:是的。

  主持人:他也算是宁波的一个名人了,环卫工人当中能出这样的模范也是一个榜样,您刚才说的环卫工人占到了整个队伍的80%多,不光是给他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也是给宁波市民作出一个榜样,不管作什么事情都要作出一个样子来。

  您刚才说到一点,环卫工人不管是队伍的素质方面有一个提升,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上面说得比较多的不管是表象的变化,还是跟我们的制度息息相关吧?因为有了制度才有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

  陈文金:环卫工作以前主要是靠人拉、肩挑,工作比较单一,也比较简单,我们操作的程序也比较简单,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就是扫地、淘粪还有什么规章制度,还要什么法规、规定?那时候规范比较粗放,现在无论从国务院到省、市,各个方面的依法依归,法制建设都比较重视,我们环卫行业也不例外,各界政府对环卫法规和法制建设也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像2002年11月29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就发布公告,《宁波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经过第九次常委会议批准于2003年1月30日起实施,应该说这是环卫行业主要的规范,03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行业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时间不长,虽然只有5年时间,感觉到有一些方面和城市发展,又有不太适应,又在着手进行修改。同时03年还颁布实施了《宁波市城市容貌标准》这也是一个法规,它不仅仅对环卫进行了规范,市容范围是比较广的,无论是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今年1月1日,浙江省的《城市卫生管理条例》通过修改以后实施了,还有06年12月1日宁波市颁布了《餐桌垃圾管理办法》这些是比较大的法规,上面也有,省里面也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也有《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从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就可以看出市容环境卫生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所以说这个环卫事业也向法制化方面发展,做事都有一个规范。细的就是向行业上面,像道路保洁、公厕收运、餐桌垃圾管理、分类、处置这些都有一系列的规范,现在市容环卫工作不像原来那种粗放型、简单型、人工型、单一的,现在都是规范型的,要有现代化处置、现代化管理要有这样一个状态。

  主持人:刚才陈处介绍了环卫30年当中的变化,这想这是地上的事,下面说一下水上的事,下面请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的林总介绍一下污水设施的变化情况。

  林好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排水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来说变化经历了3个方面的变化。

  一、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这么一个过程,排水管网的变化今年由一个从简到精的过程,整个排水管网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过程,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指的就是污水处理厂,第一座污水处理场是1997年12月28日,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场,这个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宁波地区污水处理场建设的序幕,江东北区的处理场面对江东桑家村,1999年3月全部建成,正式投产,1期建成日处理能力是3万吨,采用的是投氮除磷的发放。二期是1999年3月开建,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两个加一起是10万吨,这标志着宁波市污水处理场从无到有的工程。

  为了进一步推进宁波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利用市级银行的贷款项目,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决策,于02年的11月组建了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利用这个公司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对污水场和排水设施进行建设,以及后续的无水管网和泵站运营和收费,经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工程建设步伐。先后建成了镇海处理场、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场。作为南区污水处理场于07年2月完成,其中一期工程为16万吨,总投资是2.55亿元,采用的工艺也是目前国内比较通行和先进的处理设备,初级达到了2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消毒以后派如奉化江,这个也是设施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场,截至到07年底,宁波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中心城区共建设投产集中处理场7座,总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江东北区是10万吨,北仑小港处理场是4万吨,大楔8万吨,宁波北区一期10万吨,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场3万吨。下一步还要完成江南处理场的建设,已经通过了可行性研究的报告,6月份通过了初步设计,这个污水场的工程总投资是七亿三千多万,配套污水总管建设是2.2亿多万,这个处理能力是40万吨/天,建设5万吨的重水回流工程。这个工程的建设,它的完工将大大提高宁波市的污水处理率,对宁波环境保护,对宁波建设生态市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宁波市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经历了从简到新的过程,在87年的时候,宁波市中心城区仅有排水管路386公里,都在暗渠,时间比较长,管道比较旧,也比较小,而且当时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场,都直接排到三江和内河,引起了水环境的恶化。通过最近20年的建设,在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合理布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了管网建设,兴建了大量的工厂,现在拥有城市管网1742公里,同时针对管网设计的时间已久,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以排水公司为主体,加强了对中心路、新江桥、旧管网的改造,并着手实施了三江、六岸、姚江东岸、西岸的工程,日截留污水1.18万,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并且极大的完善了宁波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对三江片的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变化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排水行业运用科技成果,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过程。过去污水处理场主要是臭气熏天的感觉,可以到06年建成的南渠污水场看一下,那里是树木成阴,在这种环境下静静的消化着数以万吨的污水,而且在厂区还建设了人工湿地,这里有鱼在畅游,水和鸟也在这里嬉戏,不介绍还以为这是公园。

  这是厂区面貌的一部分,在一个对污水处理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科技技术,比如消除污水场的臭气采用了生物土壤法处理技术,对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处理,消除了污水场内作呕的臭味,减少了气味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障了职工的卫生安全。总的来说通过城市规模的不断变化,污水场规模的不断翻新,科技广泛的运用到排水行业,还运用到了泵站,还有防灾过程当中我们在甬江大桥等都安装了全球眼,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动、第一时间消除积水现象,同时管网是埋到地下的,完全是靠人工进行维护,检查管网的破损情况,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公司采取先进的CCTV管道探测技术,主要指管道内窥镜,相当于人体检测的胃镜设备,可以准确的通过图文、声、表、像一体化,对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拍摄,这样大大的保障了管网的设施情况的完好和污水处理这块。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30年当中变化最大的是科技变化,您说到污水处理的时候,污水处理场就像您说的臭气熏天,您刚才说的它是一个生态湿地,我觉得对这个印象是最深的。

  林好斌:是这样的,污水处理国际上发展有很多的方法,有生物的、生态,还有结合人工湿地自然消解的方法,根据污水的种类采用一种合理的、合适的工艺进行处理,像我们的污水主要采取生物曝气(音译)的方法,别的方法消除不了,用这种方法达到消除。像我们跟内河处采用的人工湿地法,要求是直接排放,从循环经济方面要变废为宝,要求循环使用,就采用种植一些水草,采用生物湿地的变化,让水在湿地里面,利用一些水生植物对排放水中残存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处理,来达到比排放标准更高一级的标准,进行河道的回灌,公共事业的绿化、道路的浇洒。

  主持人:就是从合格的水质到优质的水质。那河道管网没有这些处理场的时候是不是直接排放呢?

  林好斌:对,原来没有污染处理场的时候,大量的污水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排放到三江,第二个就是就近排放到内河,这样就引起了内河水体的恶化和三江水体的恶化,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主持人:我总结了一下今天聊的内容就是环保,不管是环卫工程的变化还是排水系统的变化,无非都想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的环保和美丽,今天聊得也非常开心,非常感谢两位领导来参加我们的城事热线,今天的节目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们下周节目再见。

编辑: 叶商伦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城事热线:城管事业辉煌30年系列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12-11 09:10:00

直播时间12月11日14:00--15:00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嘉宾在《城事热线》节目现场

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陈文金

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30年里,宁波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服装的变化、街景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等等,无不昭示着宁波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所焕发的新的活力。

  宁波在变化,与城管事业息息相关,正是他们对于城市容貌的“修理维护”,对城市“软”、“硬”设施的建设,让宁波看起来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所以,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城管事业辉煌的30年。那么,在这30年里,宁波的市政设施总体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宁波的市容30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城市排水系统这么多年来有了哪些的变化?......那些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设施,都是怎么样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的呢?城管在这期间做出过哪些努力的呢?

  12月11日下午2:00至3:00,中国宁波网《城事热线》节目组将邀请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陈文金和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与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直播时段,您可以拨打《城事热线》的热线电话0574-87796310参与节目。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城事热线,我是主持人小叶。

  本期节目是城事热线城管系列辉煌30年的第三期,在上两期的节目当中探讨了灯光、桥梁、供水、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今天请来了宁波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 陈文金;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好斌。

  首先请陈处给我们介绍一下环卫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

  陈文金:市容环卫是改革开放30年变化很大,我先介绍一下环卫行业基础设施发生的变化。从原来粗放型以人工为主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讲一下车辆变化,1978以前环卫工人用的保洁车基本上是板车,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几次的改进,现在用的都是统一玻璃钢保洁车,对城市的形象、环卫工人形象提高起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垃圾运输车,以前是卡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没有密闭式的,也没有自动升降液压装置,比较粗放。现在都是压缩式的,密闭型的垃圾运输车,对于清洁城市防止二次污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就是从果壳箱,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处理厂,果壳箱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市区里面没有几个,到我们今年城区里面有上万个,今年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老三区有32条道路重新更新了2111个环保型的分类垃圾果壳箱,档次是比较高的,每个大概价值1000元左右。垃圾中转站,改革开放之前是垃圾池,然后用船运到农村做肥料,经过30年的建设,我们市区里面有现代化的压缩中转站有25座,能够使城区里面每天产生将近2000多吨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第三点我们的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填埋场和焚烧场,现在我们市区里面就有两座现代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无害化处置能量达到了2900吨/天。我们可以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在宁波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了98.38%,应该说处理率是比较高的。

  第三个设施方面就是公共厕所,原来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区的公共厕所只有73座,市民上厕所很不方便,到了80年代达到了113座,到了2007年底达到了335座,这还是环卫管理的工程,还不包括社会开放的厕所,这些数量多了,在一个档次也高了,很多二类以上公厕水冲厕达到了好的要求,特级的厕所卫生标准、服务的要求都非常高。有些厕所跟宾馆的差不多,比家里面的卫生设备还要好,还要干净,应该说发展变化很大。还有机械化清扫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光洗路的环卫专用车辆已经达到了620辆,其中机扫车和洗路车达到了70多辆,机扫和洗路的面积达到了932万平方米,对于我们提高城市的清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刚才说的变化,我概括为两方面,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一方面是清扫工具的变化,比如说原来的板车演变到自动的机扫车,另外就是人性化的管理,以前提到公厕,都是跟脏和乱联系到一块儿,现在的可能比家里还打扫得还干净,这30年的变化是不是也是思想上的变化?

  陈文金:尤其是对公厕,不仅是设施上面发生了变化,档次提高了、干净了。服务方面我们也是向人性化方面发展和提高,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人管,有人管了以后就变成了收费管理。现在市区里面所有的环卫公厕都是免费开放,而且达到了专人管理,管理越来越规范,管理人员的着装统一,有上岗证,制度上墙,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服务时间是按照居民的需求,现在市区有82座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其他的都达到了18小时以上开放,在管理的理念上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持人:其实也是思想决定了行动,也是点滴之间,就发生了变化,可能说30年的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慢慢的积累起来的。我刚才注意到垃圾分类当中有一个果壳箱的变化,现在投放的果壳箱全市有多少?

  陈文金:现在的果壳箱分六个区算起来有1万多个。

  主持人: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一笔投入,我记得7-8月份有一种新的果壳箱,分类垃圾箱,是不是投资也挺大?

  陈文金:78年的时候果壳箱才78个,现在有上万个了。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的时候,我们又对果壳箱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形状更加新颖,材料也更加环保、耐用。以前果壳箱的价格大约是300-500块钱一对,现在达到了1000元一对。在功能上也非常的齐全,有分类的,有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还可以放废旧电池,还有放烟灰的设施。这对城市的市容市貌,我们宁波城市发展得这么快,这跟宁波城市的市容市貌比较匹配,也比较适合,现代行业管理上设备的需要分类。在一个对于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都有宣传和实际上的作用。

  主持人:其实宣传环卫意识和分类意识就是一个环保的意识,在文明创建的时候推出来就是趁热打铁,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为。

  我们刚才说到垃圾分类的问题,垃圾分为很多类,大家接触到最多的是餐饮垃圾的问题,我不知道环卫处对餐饮垃圾的处理是不是有专门的这样的一个分类呢?

  陈文金: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宁波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来说还是做到了前面的,餐饮垃圾我们通过分类,把它变废为宝,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前些时间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在宁波召开了一个研讨推广会,推广宁波市餐饮垃圾的管理、收集、处置的这个做法。原来都是被养猪的饲养户,收集过去养猪,猪肉人吃了以后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有一个是“地沟油”搀入了食用油里面,小的餐饮店都用这些油,有的造成了很大的危害。2006年我们市政府很重视,专门颁布了《宁波市餐饮管理办法》,我们逐步形成了集中收用、专业处置、市场化运作餐饮垃圾的处置模式。从06年到现在将近两年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的把餐饮垃圾和生活垃圾当中分离出来,近两年来已经收了餐饮垃圾有64100多吨,生产出符合生物蛋白原料6539吨,生产出工业用油1296吨,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929万,较好的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标,应该说这项上的分类是比较成功的。

  主持人:其实餐饮垃圾在我心目当中就是泔水,我还不知道它有那么多的利用价值,还能变废为宝,摄制是创造出这么大的工业价值。30年当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利用科技成果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

  陈文金:垃圾是被闲置的宝贝,通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卫行业方面像餐饮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还不少。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比方说市区里面有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前是填埋,填埋不能产生什么效益,通过焚烧发电以后,像章峰林(音译)、镇海(音译)两家焚烧发电厂,从电能这方面创造的价值也非常大,以前是没有的,是空白的,具体的数据没有统计过。

  还有一方面宁波废品回收,这方面尽管不是环卫组织实施的,但是通过营造产值,产生了很大的价值。市区里面尤其是老三区里面,形成了废品回收的网络,把纸板、玻璃、纺织品等有用的塑料制品,通过回收网络进行回收,回收以后提取有用的资源,对现在国家资源紧缺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在环卫方面,从垃圾堆里面找宝贝,变废为宝,通过改革开放30年利用量越来越高,我相信改革开放30年以后,下一阶段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会更高、更大。

  主持人:就像陈处说的垃圾是被闲置的宝贝,它也是有被利用价值的,让它重新焕发出活力的,给我是这样的感觉。说到环卫离不开一种人群,那就是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在这30年当中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环卫工具也是环卫工人来使用的,陈处也给我们介绍一下是不是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陈文金: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变大,1978年的统计显示,我市的环卫工人只有501个,这里面说明了市环卫处只有44个人,车队有39个,收费场有98个,江东区有67个,江北区有62个。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市区的环卫工人已经发展到8200个,人增多了,是我们保洁的面积大了,通过人的增多,我们可以看出宁波的城市发展速度之快,现在人数比原来增加了7299个,数目是非常庞大的,还不包括市场化的队伍,比如像三乱,这些都是市场化运作的,像餐桌化、企业化收购都是社会上公司经营的,这些人员还没有算进去。

  第二个从环卫工人对象上讲,性质上讲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环卫工人没有人做,做环卫工人是很丢人的,提到粪便、垃圾、臭气、灰尘打交道,地位很低。过去进到环卫行业,都是老弱病残,还有改造的人。现在慢慢的发展,这个环卫行业是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后环卫工人尤其是一线的保洁工,主要是由农民工为主的。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政府对环卫外来工的,无论是劳动环境、社会保障、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也好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现在环卫外来工待遇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精神上的,典型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像江北环卫养护中心保洁工徐辉,他就是安徽到宁波打工的临时工,通过在宁波几年的工作努力(8年),按照他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宁波市的劳动模范、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十大务工明星。应该说他在环卫行业里面他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对促进整个环卫队伍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环卫人员队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在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现在环卫队伍里面像高中、大学生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按我们处里面编制来算有65个,现有有66个人,大专以上要占到将近80%,还有高级工程师级的有5个,这方面的人才素质在不断提高,还有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信环卫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我们环卫队伍的素质会随着环卫事业的需要也会提高。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徐辉是不是“徐式扫地法”的发明者?

  陈文金:是的。

  主持人:他也算是宁波的一个名人了,环卫工人当中能出这样的模范也是一个榜样,您刚才说的环卫工人占到了整个队伍的80%多,不光是给他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也是给宁波市民作出一个榜样,不管作什么事情都要作出一个样子来。

  您刚才说到一点,环卫工人不管是队伍的素质方面有一个提升,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上面说得比较多的不管是表象的变化,还是跟我们的制度息息相关吧?因为有了制度才有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

  陈文金:环卫工作以前主要是靠人拉、肩挑,工作比较单一,也比较简单,我们操作的程序也比较简单,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就是扫地、淘粪还有什么规章制度,还要什么法规、规定?那时候规范比较粗放,现在无论从国务院到省、市,各个方面的依法依归,法制建设都比较重视,我们环卫行业也不例外,各界政府对环卫法规和法制建设也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像2002年11月29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就发布公告,《宁波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经过第九次常委会议批准于2003年1月30日起实施,应该说这是环卫行业主要的规范,03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行业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时间不长,虽然只有5年时间,感觉到有一些方面和城市发展,又有不太适应,又在着手进行修改。同时03年还颁布实施了《宁波市城市容貌标准》这也是一个法规,它不仅仅对环卫进行了规范,市容范围是比较广的,无论是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今年1月1日,浙江省的《城市卫生管理条例》通过修改以后实施了,还有06年12月1日宁波市颁布了《餐桌垃圾管理办法》这些是比较大的法规,上面也有,省里面也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也有《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从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就可以看出市容环境卫生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所以说这个环卫事业也向法制化方面发展,做事都有一个规范。细的就是向行业上面,像道路保洁、公厕收运、餐桌垃圾管理、分类、处置这些都有一系列的规范,现在市容环卫工作不像原来那种粗放型、简单型、人工型、单一的,现在都是规范型的,要有现代化处置、现代化管理要有这样一个状态。

  主持人:刚才陈处介绍了环卫30年当中的变化,这想这是地上的事,下面说一下水上的事,下面请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的林总介绍一下污水设施的变化情况。

  林好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排水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来说变化经历了3个方面的变化。

  一、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这么一个过程,排水管网的变化今年由一个从简到精的过程,整个排水管网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过程,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指的就是污水处理厂,第一座污水处理场是1997年12月28日,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场,这个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宁波地区污水处理场建设的序幕,江东北区的处理场面对江东桑家村,1999年3月全部建成,正式投产,1期建成日处理能力是3万吨,采用的是投氮除磷的发放。二期是1999年3月开建,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两个加一起是10万吨,这标志着宁波市污水处理场从无到有的工程。

  为了进一步推进宁波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利用市级银行的贷款项目,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决策,于02年的11月组建了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利用这个公司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对污水场和排水设施进行建设,以及后续的无水管网和泵站运营和收费,经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工程建设步伐。先后建成了镇海处理场、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场。作为南区污水处理场于07年2月完成,其中一期工程为16万吨,总投资是2.55亿元,采用的工艺也是目前国内比较通行和先进的处理设备,初级达到了2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消毒以后派如奉化江,这个也是设施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场,截至到07年底,宁波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中心城区共建设投产集中处理场7座,总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江东北区是10万吨,北仑小港处理场是4万吨,大楔8万吨,宁波北区一期10万吨,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场3万吨。下一步还要完成江南处理场的建设,已经通过了可行性研究的报告,6月份通过了初步设计,这个污水场的工程总投资是七亿三千多万,配套污水总管建设是2.2亿多万,这个处理能力是40万吨/天,建设5万吨的重水回流工程。这个工程的建设,它的完工将大大提高宁波市的污水处理率,对宁波环境保护,对宁波建设生态市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宁波市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经历了从简到新的过程,在87年的时候,宁波市中心城区仅有排水管路386公里,都在暗渠,时间比较长,管道比较旧,也比较小,而且当时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场,都直接排到三江和内河,引起了水环境的恶化。通过最近20年的建设,在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合理布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了管网建设,兴建了大量的工厂,现在拥有城市管网1742公里,同时针对管网设计的时间已久,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以排水公司为主体,加强了对中心路、新江桥、旧管网的改造,并着手实施了三江、六岸、姚江东岸、西岸的工程,日截留污水1.18万,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并且极大的完善了宁波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对三江片的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变化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排水行业运用科技成果,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过程。过去污水处理场主要是臭气熏天的感觉,可以到06年建成的南渠污水场看一下,那里是树木成阴,在这种环境下静静的消化着数以万吨的污水,而且在厂区还建设了人工湿地,这里有鱼在畅游,水和鸟也在这里嬉戏,不介绍还以为这是公园。

  这是厂区面貌的一部分,在一个对污水处理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科技技术,比如消除污水场的臭气采用了生物土壤法处理技术,对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处理,消除了污水场内作呕的臭味,减少了气味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障了职工的卫生安全。总的来说通过城市规模的不断变化,污水场规模的不断翻新,科技广泛的运用到排水行业,还运用到了泵站,还有防灾过程当中我们在甬江大桥等都安装了全球眼,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动、第一时间消除积水现象,同时管网是埋到地下的,完全是靠人工进行维护,检查管网的破损情况,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公司采取先进的CCTV管道探测技术,主要指管道内窥镜,相当于人体检测的胃镜设备,可以准确的通过图文、声、表、像一体化,对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拍摄,这样大大的保障了管网的设施情况的完好和污水处理这块。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30年当中变化最大的是科技变化,您说到污水处理的时候,污水处理场就像您说的臭气熏天,您刚才说的它是一个生态湿地,我觉得对这个印象是最深的。

  林好斌:是这样的,污水处理国际上发展有很多的方法,有生物的、生态,还有结合人工湿地自然消解的方法,根据污水的种类采用一种合理的、合适的工艺进行处理,像我们的污水主要采取生物曝气(音译)的方法,别的方法消除不了,用这种方法达到消除。像我们跟内河处采用的人工湿地法,要求是直接排放,从循环经济方面要变废为宝,要求循环使用,就采用种植一些水草,采用生物湿地的变化,让水在湿地里面,利用一些水生植物对排放水中残存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处理,来达到比排放标准更高一级的标准,进行河道的回灌,公共事业的绿化、道路的浇洒。

  主持人:就是从合格的水质到优质的水质。那河道管网没有这些处理场的时候是不是直接排放呢?

  林好斌:对,原来没有污染处理场的时候,大量的污水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排放到三江,第二个就是就近排放到内河,这样就引起了内河水体的恶化和三江水体的恶化,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主持人:我总结了一下今天聊的内容就是环保,不管是环卫工程的变化还是排水系统的变化,无非都想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的环保和美丽,今天聊得也非常开心,非常感谢两位领导来参加我们的城事热线,今天的节目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们下周节目再见。

编辑: 叶商伦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