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2-11 08:48:31

  (二)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抓转型

  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推进服务业功能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9%,占GDP比重提高到42.3%。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试运行,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信息软件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2.4%和34.7%。金融业稳健发展,新增金融机构13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8%,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8.3%。会展业、旅游业蓬勃发展,举办各类会展活动367个,增长33%;接待国内外游客4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0.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7.8%。

    促进工业调整转型。深入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出台九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5.2%和98.9%,总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推动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家电、服装产业入选省首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宁波化工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创新集聚区、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试点园区和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市大学科技园升级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5家。企业创新能力继续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8.8%,新增驰名商标6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42家。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等“一区二十园百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稳步提高,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20个、标准农田4.7万亩、农业产业基地22个。推广粮食高产品种和农业先进技术,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主要农产品供给稳中有增。大力实施“强龙工程”,年销售产值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4家。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52%和54%。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市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强化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77起。实施循环经济“十大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的污染整治。加快重点领域节能步伐,组织实施节能投资项目210项,关停一批高耗能企业。“24·10”减排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临港工业废气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江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北仑电厂三期脱硫脱硝设施建成投用。

  (三)统筹兼顾,千方百计促协调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新增全面小康村57个、环境整治村306个、农村联网公路320公里,新建清水河道405公里。实施中心镇改革和农村住房制度改革,7个中心镇开展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农房集中建设项目150个。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12.8万人,转移就业3.2万人。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中提升”功能区块和服务系统建设,和义路滨江休闲区、研发园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南部商务区初具形象,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港区水陆域开放成功获批,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枢纽中心、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等加快推进,湾头休闲商务区、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实质性启动,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南区、和丰创意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世纪东方商业广场建成开业。城市道路、公交、供水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湾头大桥等建成通车,绕城高速东段等项目继续推进,“智能交通”和综合执法模式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穿山疏港高速、萧甬铁路平改立等项目开工建设。统筹余慈区域发展,杭甬客运专线及余慈站、梁周线北延等项目加快推进,慈溪垃圾发电厂建成投用,余慈两地医保定点医院实现互认。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有序启动。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开发利用,区域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奉化阳光海湾等项目稳步实施,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全面建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