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事业编制帮民办校筑巢引凤
余姚高风中学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为回报社会,投入4.6亿元兴建的民办中学。
走进校园,宛如来到一个公园,绿树葱葱,奇石争艳,占地178亩的校园里种满了各种绿色植物,其中不乏名贵品种。学校不仅环境好,艺术教育特色也很突出。据该校校长罗志康介绍,学校一半的学生学习民乐,还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民乐团,连市政府的新年音乐会都是由学校来承办的。每年高考升入音乐、美术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超过百人。但是,就是这么一所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学校,却怎么也留不住优秀教师。
“2008年以前,学校每年都有10多名教师流失到公办校,甚至还有教师愿意放弃中学教师身份,考到公办小学教书,就只为获得一个事业编制。”罗志康表示,自己已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
优秀教师流失,已成为很多民办学校面临的大难题。以前,民办学校还可以依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高收入吸引教师,但是随着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大增加,尤其是绩效工资的实施,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有了很大提高,民办校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等制度的施行,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在身份和待遇上的差距,反倒越来越大。据沈剑光介绍,民办学校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后,其教师只能进入企业编制,不能进入事业编制,也就无法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这就意味着,民办学校教师即使缴纳相同数额的社会保险资金,退休时所能享受的待遇也要大大低于公办学校教师。
正是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影响了办学质量。罗志康告诉记者,为了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下大力气培养了两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但是今年全都为了事业编制考到公办校去了。
为了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完善民办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宁波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对部分民办学校核定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事业教师编制指标,由用人单位择优引进并稳定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在出台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时,明确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目前,市本级享受此项政策的已占教师总数55%以上。三是推动民办学校专任教师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
“2008年以来,余姚市教育局制定政策,每年给学校安排一部分事业编制,全校有166名教师,有事业编制的已经达到65个。”罗志康表示,“效果非常明显,有事业编制的教师能安心任教了。”
宁波市政府核定给大红鹰学院的事业编制则要多得多。王云儿告诉记者,今年,学院事业编制已达到1000个。靠这些编制,学院上半年引进了19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博士。“现在学院共有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170多人,全都是专职。要是没有事业编制,不可能引进这么多高层次人才。”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