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咸祥镇外蔡村取水点取水
取来的海水装入白色塑料桶中
把水桶里的水引到海鲜车内
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但有个宁波女人用“斗”量卖起了海水,经过她的手,海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路林市场的活鲜摊位。
一桶200来公斤能卖10元钱,算起来每吨比居民用的自来水价还高,但不少活鲜摊主还是对她出售的海水乐此不疲。
昨天,记者来到路林市场的小水产交易区对这位以卖海水为生的宁波人跟踪采访。
13年前发现商机:舀来海水也能卖钱
傍晚5点多,白天空空落落的小水产交易区一下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海鲜车陆续驶进交易大棚,近的有本地及舟山、台州的车,远的有来自辽宁、福建、山东等地的车。
市场里车来人往,人声鼎沸。这当头,给跑了不少远路的活海鲜注入新鲜海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头等大事。
像往常一样,42岁的象山黄皮岙人陈春娣与她的驾驶员小谢,守候在交易区西侧的“海水供应处”,等着四面八方的海鲜车来充海水。
这处不久前刚搭建的活动房,是她和儿子卖海水兼住宿的地方,边上立着四五只硕大的白色塑料桶,里面装满了刚拉来的海水。
海鲜车来了,停在水桶旁,陈春娣熟练地拿起粗粗的软管,引到海鲜车厢内的塑料桶内。陈春娣边忙活边和客户聊天,不一会,车厢内的几只海鲜桶就充满了海水。
“像这种200公斤左右的海鲜桶,一桶水,我卖10元钱,有时量大点的话,9元钱一桶。”陈春娣告诉记者,“一般每隔3天去海边拉一次海水,一车能装12吨。”
由于冬季是鲜活海产品产出的淡季,陈春娣的海水生意,也淡了许多。“最忙的时候是七、八、九月。”她说。
陈春娣的儿子今年13岁了,读初二。儿子出生那年,陈春娣和丈夫竺良波开始卖海水。当时的小水产市场设在兴宁桥下,叫灵桥小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后来,市场搬到了鄞奉路水产批发市场,他们跟了过去。再后来,又搬到了长丰工业园区内的金海小水产批发市场里。
“我们是宁波第一家专门卖海水的人家,就是到现在,也没听说有第二家在做这种生意的。”陈春娣说。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