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眼科医院医生到建筑工地为农民工送健康。
市康复中心的聋儿展示作品。
公安民警整装待发。
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宁波集中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城乡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工夫,让全体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成果,体现发展惠民、创建为民的要求。
三年多来,宁波市始终紧紧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开展工作,同时,广泛发动全体市民参与创建活动,充分体现市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如今,一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办成,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富民工程: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创业俱乐部“1791”就是“一起就业”的谐音,江北区人力社保局依靠“1791”创业俱乐部,把服务民生项目送到群众“家门口”;167名就业联通员以分片包干形式将就业援助工作做到家,“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为辖区内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一条龙”就业帮扶服务。今年以来,该区已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85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635人。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海曙区积极构建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工商、地税、劳动等相关部门学习、交流,及时掌握相关服务的最新政策和办理流程,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快捷、有效的服务;同时,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基地,及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细则,为入园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用房和相关扶持政策,并联合各大高校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富民”工程,就是要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三年来,宁波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城乡就业,重点对“4050”人员、残疾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进行就业帮困扶持,健全了长效就业帮困机制。
今年,宁波全面实施促进就业各项政策,除创办创业实体5万家外,还加大了对大学生、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同时,还不断鼓励农民群众、企业职工、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灵活多样地创业,不断扩大创业主体队伍。
育民工程:同享高标准基础教育和文化生活
海曙区是全国第一批社区教育示范区。为加强对残障儿童的教育,区教育局、民政局和残联合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各街道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以达敏学校教师志愿者为主体的巾帼文明岗,积极主动地开展“送教上门”、“社区教育服务”等工作,使得一些无法行走的脑瘫智障适龄学生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专业人士还定期义务到社区进行教育康复服务。
智障教育服务热线同样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更好地为特殊教育需要群体提供优质服务,海曙区联合81890服务平台,开设了智障教育服务热线,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提供诊断和辅导,这一举措将教育服务延伸到了校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宁波采取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方式,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弟的上学问题,同时对一些民办流动子弟学校进行补助和支持。今年起,补助政策将进一步向薄弱民办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和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学校倾斜,补助经费由往年的800万元提高到1600万元。
宁波决定,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80%以上的民办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达到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为促进民办教育,宁波还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补助以及对民办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进行奖励。据了解,2010年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是1400万元,今年翻番到了2800万元。
为实现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宁波正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和素质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科学素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围绕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宁波不断创新供给方式,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大力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推广广播影视数字化,推进农村流动数字放映进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壮大。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