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28 09:10:08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记者来到鄞州区章水镇、余姚四明山区采访,看到通村道路比以前宽敞多了,平整的水泥路从章水镇可直达大岚、四明山等镇。

  6年前,余姚大岚镇大俞村还没有通镇公路,村民去镇里办事须从四明山镇绕道;而从宁波市区进山还要多次转车、步行到村。前几天,当记者沿着已修通的路,从大岚镇政府来到大俞村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设在村口的太阳能垃圾处理房;走进村子,只见小溪边已开起了10多家餐馆、饭店。

  “要想富,先修路。”对这句话,地处大山深处的泗洲头镇横埕村村民体会尤其深刻。2009年,泗洲头镇横埕村完成了灰坦埔优质园地的道路改造工程,该工程的完工彻底解决了园地几十年来交通运输不便的难题。村支书陈胜林告诉我们,灰坦埔优质园地原先主要是一个100亩左右的茶园,由于横埕村多山坡地的地势原因,一直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道路,茶农们经常是挑着一担担茶叶走上1000米左右的山坡路才能将茶叶运出去,因此即便是丰收年,茶农的经济效益也不尽人意。如今,一条长约4000米,宽5米的机耕路环绕在整个园区,汽车可直接进入园区,彻底解决了运输不便的难题。

  路通了,横埕村人的致富思路也打开了。按照计划,原先园区内近250亩左右的荒地改良成特早熟桔子种植园,同时引进大丰1号等优良品种。陈胜林说,特早熟桔子市场空间大,不存在难销滞销问题,园区的这一举措不仅合理利用了荒山资源,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我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和欠发达地区机耕路建设,2006年所有建制村通上了硬化、四级以上等级公路,2007年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补助欠发达村村内道路硬化以及卫生室建设、运行。

  “十一五”期间,由交通部门每年安排8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资源型机耕路和村内道路建设,修建机耕路245条近590公里,修村道75万多平方米。市卫生部门新建75家村(农村社区)卫生室,给449个村补助运行经费。到2008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广播,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

  “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而当地群众的收入也在增长,生活水平也有改善。”市农办副主任陈育峰说,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和实施了20多项专项扶贫政策、行业倾斜政策和区域扶持政策,这是扶持欠发达地区各项政策最多、政策含金量最高的时期。通过实施下山移民、低收入农户帮扶、村级集体经济扶持等专项扶贫工程,缩短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全市16个欠发达乡镇和3个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598元,比2005年增长50%,年均增长8.4%。

  但与之相比,去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66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261元。目前我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相对欠发达地区成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交汇点,其短板现状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区域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据了解,因本身底子薄,区位条件差;好项目难觅,开发难度大;近几年扶持的项目效益发挥滞后等原因,去年我市重点扶持的16个乡镇和3片区,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仍有160个。

  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缓慢是区域发展“短板”的表现之一。“十一五”期间,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仅为8.4%,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2.8%的水平,欠发达地区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额由2005年的3401元扩大到去年的7663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区域“短板”的又一个表现。欠发达地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面临着建设需求量大的压力。农村饮用水、村庄整治、农村联网公路、村内道路和卫生室建设等需求面广量多。

  宁波晚报记者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续大治

  【点睛】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坚持重心下移、扶贫到村、落实到户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坚持扶贫和开发并举,对欠发达区域实行规划引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帮扶的合力,特别要多帮扶道路建设、路灯、自来水净化等一些民生项目。

  (余姚市老区办主任 傅仲尧)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2-28 09:10:08

  近日,记者来到鄞州区章水镇、余姚四明山区采访,看到通村道路比以前宽敞多了,平整的水泥路从章水镇可直达大岚、四明山等镇。

  6年前,余姚大岚镇大俞村还没有通镇公路,村民去镇里办事须从四明山镇绕道;而从宁波市区进山还要多次转车、步行到村。前几天,当记者沿着已修通的路,从大岚镇政府来到大俞村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设在村口的太阳能垃圾处理房;走进村子,只见小溪边已开起了10多家餐馆、饭店。

  “要想富,先修路。”对这句话,地处大山深处的泗洲头镇横埕村村民体会尤其深刻。2009年,泗洲头镇横埕村完成了灰坦埔优质园地的道路改造工程,该工程的完工彻底解决了园地几十年来交通运输不便的难题。村支书陈胜林告诉我们,灰坦埔优质园地原先主要是一个100亩左右的茶园,由于横埕村多山坡地的地势原因,一直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道路,茶农们经常是挑着一担担茶叶走上1000米左右的山坡路才能将茶叶运出去,因此即便是丰收年,茶农的经济效益也不尽人意。如今,一条长约4000米,宽5米的机耕路环绕在整个园区,汽车可直接进入园区,彻底解决了运输不便的难题。

  路通了,横埕村人的致富思路也打开了。按照计划,原先园区内近250亩左右的荒地改良成特早熟桔子种植园,同时引进大丰1号等优良品种。陈胜林说,特早熟桔子市场空间大,不存在难销滞销问题,园区的这一举措不仅合理利用了荒山资源,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我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和欠发达地区机耕路建设,2006年所有建制村通上了硬化、四级以上等级公路,2007年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补助欠发达村村内道路硬化以及卫生室建设、运行。

  “十一五”期间,由交通部门每年安排8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资源型机耕路和村内道路建设,修建机耕路245条近590公里,修村道75万多平方米。市卫生部门新建75家村(农村社区)卫生室,给449个村补助运行经费。到2008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广播,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

  “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而当地群众的收入也在增长,生活水平也有改善。”市农办副主任陈育峰说,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和实施了20多项专项扶贫政策、行业倾斜政策和区域扶持政策,这是扶持欠发达地区各项政策最多、政策含金量最高的时期。通过实施下山移民、低收入农户帮扶、村级集体经济扶持等专项扶贫工程,缩短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全市16个欠发达乡镇和3个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598元,比2005年增长50%,年均增长8.4%。

  但与之相比,去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66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261元。目前我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相对欠发达地区成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交汇点,其短板现状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区域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据了解,因本身底子薄,区位条件差;好项目难觅,开发难度大;近几年扶持的项目效益发挥滞后等原因,去年我市重点扶持的16个乡镇和3片区,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仍有160个。

  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缓慢是区域发展“短板”的表现之一。“十一五”期间,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仅为8.4%,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2.8%的水平,欠发达地区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额由2005年的3401元扩大到去年的7663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区域“短板”的又一个表现。欠发达地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面临着建设需求量大的压力。农村饮用水、村庄整治、农村联网公路、村内道路和卫生室建设等需求面广量多。

  宁波晚报记者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续大治

  【点睛】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坚持重心下移、扶贫到村、落实到户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坚持扶贫和开发并举,对欠发达区域实行规划引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帮扶的合力,特别要多帮扶道路建设、路灯、自来水净化等一些民生项目。

  (余姚市老区办主任 傅仲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