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新闻网讯(记者林幼娟)冬季雪菜收割已近尾声。12月23日一早,周华良来到雪菜地,指挥工人割菜、打包、装车,再送往收购地点。“我每天都在为公司搜罗雪菜,但这里的菜农往往连订单内的产量也完不成。”站在寒风中的老周冷得直打颤,为收不到雪菜发起了愁。
周华良是三丰可味公司负责雪菜收购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经营着40亩地的雪菜种植大户。去年,他种的冬季雪菜平均亩产达到5000公斤,而今年只有3000公斤。产量大幅下降不说,今冬收上来的雪菜个头比往年缩水1/3,质量不好,因此也卖不上好价钱。
瞻岐镇农民陈国荣去年种了30亩雪菜,获得了好收成,于是今冬把种菜规模扩大至50亩,不料不仅没赚到,还亏了近1万元钱。“种了10多年的雪菜,这样的年景还是第一次碰到。”
“我们瞻岐、咸祥地区今冬有4000多亩雪菜地,基本上所有农户减产三四成。”踏遍周边雪菜地的周华良不无遗憾地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冬菜减产?专家表示,持续阴雨、阳光不足是主要原因。据介绍,冬菜一般于9月底至10月初下种,12月中下旬收割。今年的这段时间气候温暖多雨,导致雪菜烂根发病,因此成熟的雪菜看起来又短又小又老。
菜农减产,雪菜加工企业也因收不足原料而叫苦不迭。“三丰可味”副总经理陈光耀说,今年企业需要7500吨新鲜雪菜,到目前只收到一半,大批腌制池都空在那里。另外,由于雪菜个头过小,清洗、切菜等环节不仅麻烦,而且浪费较大。
“新紫云堂”也同样面临着原料不足的难题。总经理卢超艳表示,今年公司订单业务量提升了10%,而所需原料还差30%,且今年的雪菜水分含量过多,不好保存。
目前,我区几家雪菜加工龙头企业已开始在区外收购雪菜原料。陈光耀说,去外地收购实属无奈之举,增加成本不说,关键还在于原料的质量安全不像生产基地那样易于把握。
区农技站高级农艺师邱宏良认为,当前农民还无法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但可以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这就要求农民学会看天气种菜。具体来说,要多关心气象预报,对未来天气走势有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提前得知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可及时在雨天来临前预施防病抗菌药,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