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惠民生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社会的服务性需求会上升,收入分配、福利等问题更受关注。
2008年人均GDP首超1万美元后,我市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1年,“加快提升生活品质”被写入了宁波“十二五”发展规划。
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以就业富民、服务利民、教育强民、文化育民、卫生健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关爱帮民为内容的“八大富民工程”,全力抓好“十方面实事”,努力构建和美幸福之城。
元旦前夕,“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举行开工仪式。首期启动的是姚江大桥至解放桥段,全长约2.5公里,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初具规模。
上月底,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全面建成,宁波都市区“1小时高速交通圈”梦想成真。现在,从九龙湖到东钱湖畔,从慈城古镇到镇海招宝山,驱车仅需半小时。
市民关注的“断头路”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总长10.8公里的22条“断头路”去年如期贯通。
在市六区,一场清洁空气行动率先打响:三年淘汰在用燃煤锅炉。到去年底,禁燃区建设首战告捷,164台燃煤锅炉率先淘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为了让更多百姓圆“安居梦”,去年全市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3.8亿元,前三季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89万平方米、24045套,完成目标套数的130.8%。
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宁波农民和城镇居民、新老市民,实现了“同城同待遇”。2011年,我市启动了社会保障卡医保“一卡通”,近万名参保人员率先告别了异地就医的诸多烦恼。同时,宁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民看病刷卡直报,311.6万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从中受益。去年秋季起,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宁波学生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费全免。
发挥政府转移性支付的作用,对“平均线”以下的群体和地区给予更多关爱。临近岁末,我市专门出台了扶持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新政,从2012年起每年新增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27个强镇(开发区)对口协作帮扶“16+3”区域。同时,给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落实食品价格补贴政策,去年两次发放价格补贴累计达2337万元。
……
2011年,我市努力让广大群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民众,民生保障持续提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6400元,同比增幅分别在13%和15%左右。
“十二五”开局之年,宁波经济社会奏响了一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乐章。今天的四明大地上,千万新老宁波市民安居乐业、互惠共享的长卷正徐徐展开!
宁波日报记者 俞永均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