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 (记者 沈华坤)原先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兰江街道冯村、沈湾、筀竹三村,最近在市、街道两级帮扶下,在城区购买商业旺铺并出租,不仅每个村增加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而且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我市根据“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基础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机制。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机制。2007年以来,我市共下拨财政扶持资金4750万元,扶持对村级集体经济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二三产业项目112个,涉及薄弱村49个、非薄弱村94个,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资产2.17亿元,每年增加稳定收入1700多万元。
建立合力共建的社会帮扶机制。我市不断深化各级领导联村,市、乡镇(街道)、部门包村帮扶,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指导、村企结对等结对帮扶机制。据统计,全市已有1391家工商企业与村结对,落实共建项目2076个,到位资金1.61亿元。
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去年全市启动87个“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涉及所有乡镇(街道)的84个行政村,总投资4970多万元,市本级及上级财政补助资金3438万余元。
建立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的常态覆盖机制。我市先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合作医疗、技能培训等覆盖农民群体、面向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近4年来,各级财政补助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达14亿元,村均502万元。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