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奉化
奉化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加快“两城四地”建设
稿源: 奉化新闻网   2012-01-04 10:34:22报料热线:81850000

宽阔的三高连接线。(记者 王红雨/摄)

  数字说话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交通设施现代化建设资金超31亿元,完成了40多条市政道路建设(改造)规划手续办理,新建一级公路42.056公里,完成溪南线、宁裘线等5条共计51.94公里的县道路面大修。投入维护建设资金7944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7076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维护建设资金20073万元,比2006年的7585万元增加了164.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8996万元,比2006年的15562万元增加了214.8%,完成了剡江、东江、县江等水利整治工程规划手续11件,总长度约58公里。

  走在市区,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工程车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人民法院东侧,主楼高100米的弥莱世基大酒店正蓄势崛起;在南山路上,一座集商业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中心——银泰城正整装待发;弥勒生态公路的贯通、莼湖对外快速通道的修建,这些正是5年来我市以“东进、南统、西优、北连、中提升”为宏伟蓝图,打造宜居宜业新奉城的具体展现。

  “十一五”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6.3%,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75平方公里。高标准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0多条,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由11.86平方米增加到13.9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2平方米;污水管道长度累计达到54.09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79.07%;扩建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弥勒大道的建成与通车,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城市绿化的改善,直接提升了居住品味和生活品质。”在市区工作的溪口居民李博由衷地感叹5年来我市的变化。

  这5年来的变化,在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政看来,是我市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交通道路设施加快建设、功能区块日趋健全的结果。1989年进入规划系统的他,20年来一直从事负责规划技术工作。“这5年来,我市加快现代化建设,主动融入宁波大都市。旅游、人居、产业等三大功能区块的建设,中心城品质的提升,大力助推了我市成为宁波南部现代化生态城市及‘两城四地’的发展目标。”王政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王政介绍,5年间我市合理利用资源、统筹规划,建成了溪口雪窦山游人集散中心、大佛景区,完成了武岭广场改造等,阳光海湾规划的700多亩土地已出让,部分基础设施已启动。江口花木城、阳光茗都等环境较优越、功能较齐全的住宅区相继落成。此外,银泰工程、新夜宵城、岳林商贸中心等商贸设施有效填补了我市商贸功能的不足。

  与王政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市交通局副局长陈贤康。1984年进入交通系统后,陈贤康先后在路桥公司、质监站、交通工程指挥部等单位任职,目前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给陈贤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提出的三高连接线、西环线、沿海中线、生态公路、莼湖对外快速通道等5条道路绝大多数在这5年间建成。(上接第1版①)通过5条道路的建设,拉大了我市城市框架、带动了沿路区块的开发建设。此外,我市一些干线公路修整建设,如江拔线、甬临线“白改黑”也走在宁波全市前列。

  陈贤康告诉记者,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有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速度加快是这5年来我市交通设施发展最好的写照。以实施“农村康庄工程”为抓手,至2010年建设完成95条104.7公里的联网公路。以实施“乡村道路安保工程”为基本手段,至2009年,投资2416万元,对总长151公里的县道临水临崖地段设置钢护栏。目前全市通车总里程已达1212.98公里,网路密度达96.04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一个以城区为中心,辐射镇(街道)的道路客运网络。■记者 沈慕熙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奉化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加快“两城四地”建设

稿源: 奉化新闻网 2012-01-04 10:34:22

宽阔的三高连接线。(记者 王红雨/摄)

  数字说话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交通设施现代化建设资金超31亿元,完成了40多条市政道路建设(改造)规划手续办理,新建一级公路42.056公里,完成溪南线、宁裘线等5条共计51.94公里的县道路面大修。投入维护建设资金7944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7076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维护建设资金20073万元,比2006年的7585万元增加了164.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8996万元,比2006年的15562万元增加了214.8%,完成了剡江、东江、县江等水利整治工程规划手续11件,总长度约58公里。

  走在市区,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工程车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人民法院东侧,主楼高100米的弥莱世基大酒店正蓄势崛起;在南山路上,一座集商业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中心——银泰城正整装待发;弥勒生态公路的贯通、莼湖对外快速通道的修建,这些正是5年来我市以“东进、南统、西优、北连、中提升”为宏伟蓝图,打造宜居宜业新奉城的具体展现。

  “十一五”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6.3%,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75平方公里。高标准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0多条,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由11.86平方米增加到13.9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2平方米;污水管道长度累计达到54.09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79.07%;扩建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弥勒大道的建成与通车,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城市绿化的改善,直接提升了居住品味和生活品质。”在市区工作的溪口居民李博由衷地感叹5年来我市的变化。

  这5年来的变化,在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政看来,是我市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交通道路设施加快建设、功能区块日趋健全的结果。1989年进入规划系统的他,20年来一直从事负责规划技术工作。“这5年来,我市加快现代化建设,主动融入宁波大都市。旅游、人居、产业等三大功能区块的建设,中心城品质的提升,大力助推了我市成为宁波南部现代化生态城市及‘两城四地’的发展目标。”王政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王政介绍,5年间我市合理利用资源、统筹规划,建成了溪口雪窦山游人集散中心、大佛景区,完成了武岭广场改造等,阳光海湾规划的700多亩土地已出让,部分基础设施已启动。江口花木城、阳光茗都等环境较优越、功能较齐全的住宅区相继落成。此外,银泰工程、新夜宵城、岳林商贸中心等商贸设施有效填补了我市商贸功能的不足。

  与王政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市交通局副局长陈贤康。1984年进入交通系统后,陈贤康先后在路桥公司、质监站、交通工程指挥部等单位任职,目前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给陈贤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提出的三高连接线、西环线、沿海中线、生态公路、莼湖对外快速通道等5条道路绝大多数在这5年间建成。(上接第1版①)通过5条道路的建设,拉大了我市城市框架、带动了沿路区块的开发建设。此外,我市一些干线公路修整建设,如江拔线、甬临线“白改黑”也走在宁波全市前列。

  陈贤康告诉记者,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有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速度加快是这5年来我市交通设施发展最好的写照。以实施“农村康庄工程”为抓手,至2010年建设完成95条104.7公里的联网公路。以实施“乡村道路安保工程”为基本手段,至2009年,投资2416万元,对总长151公里的县道临水临崖地段设置钢护栏。目前全市通车总里程已达1212.98公里,网路密度达96.04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一个以城区为中心,辐射镇(街道)的道路客运网络。■记者 沈慕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